您的位置:首页 > 知识产权保护平台 > 知识产权保护 > 商标打假 > 服务项目 > 正文

新法如何计算商标侵权赔偿数额

发布时间:2015-05-10 21:48商业秘密网点击率:手机版

根据2013年8月30日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四次会议《关于修改〈中华人民共和国商标法〉的决定》第三次修正的商标法(下称第三次修正的商标法)体现出诸多立法上的新意和创造,其中,对于侵犯注册商标专用权的赔偿数额的确定,也在原有的根据侵权人非法获利、权利人合理损失和法定赔偿额3种计算方法的基础上增加了新的计算方法和新的制度设计,体现出立法上更大的合理性。

根据2001年10月27日第九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四次会议《关于修改〈中华人民共和国商标法〉的决定》第二次修正的商标法(下称第二次修正的商标法)关于侵权赔偿数额的规定体现于第五十六条,其计算依据包括3种方法,即侵权人在侵权期间因侵权所获得的利益、被侵权人在被侵权期间因被侵权所受到的损失以及50万元以下的法定赔偿。从法条的设计和表述看,立法者希望前面两种方法成为计算侵权赔偿数额的优选方法,只有前面两种方法因故难以进行的,才使用法定赔偿作为补充。然而司法实践表明立法者的初衷似乎是一厢情愿,统计表明,大量的商标侵权案件中,适用法定赔偿都成为常态。

对于“侵权人在侵权期间因侵权所获得的利益”而言,需要掌握侵权人在侵权期间真实、完整的财务账簿、记录,而这些至关重要的证据被侵权人显然无法掌握,而真正能够掌握的侵权人又基于种种原因和动机而不愿提供(原因包括担心暴露财务管理不规范的事实,担心暴露偷税漏税的事实,担心暴露非法经营的事实,担心泄露经营秘密;担心牵连上下游的商业合作伙伴等)。在此情形下,“侵权人在侵权期间因侵权所获得的利益”的计算因为欠缺基本的数据支持而无法进行。

对于“被侵权人在被侵权期间因被侵权所受到的损失”而言,计算方法所依据的证据本来属于被侵权人的掌控范围,但是在证明的因果关系上却存在极大问题,例如,在某些情形下,由于被侵权人经营有方,其在被侵权期间的营业收入不降反升,此时受到的损失如何计算,存在因果关系不明的证明障碍。又如,即使在被侵权期间被侵权人的收入发生显著下降,但其原因可能还包括经营不善、市场波动以及原材料涨价等,其减少的收入是否能直接等同于“因被侵权所受到的损失”也存在极大争议。

正是基于上述倾向和问题,第三次修正的商标法在商标侵权赔偿数额的计算方法上,对第二次修正的商标法的相关规定作出了较大的改动:

改动一:增加了“商标许可使用费”

计算标准

为了使得赔偿计算方法回归“以实际损失为主,以法定赔偿为辅”的立法初衷,改变法定赔偿适用泛化甚至唯一化的现状,此次第三次修正的商标法第六十三条加入了依照商标许可使用费的合理倍数来计算商标侵权赔偿数额的方法。根据侵权人非法获利、权利人合理损失的计算方法都存在一定的实际适用困难,而商标作为一种无形的财产权对其侵害程度的评估也存在较大难度,但是,使用商标许可使用费的合理倍数,则不但能反映出权利人的意志和实际市场价值,而且根据实际状况具有一定的裁量弹性。(作者:,来源:)

商业秘密网
数据统计中,请稍等!
温馨提醒:

当您的合法权益遭到侵害时,请冷静以待,可以通过咨询法律专业律师,咨询相关法律问题,走适宜的维权之路,这样才能最大程度保护您自身权益!

如果有法律问题,请拨打免费咨询热线:0574-83099995 我们及时为您解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