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知识产权智库 > 商标权保护 > 优秀文章 > 正文

用13个案例告诉你:如何用在先著作权保护好你的商标

发布时间:2015-12-21 10:43商业秘密网点击率:

  商标法规定申请商标注册不得损害他人现有的在先权利,其中的在先权利包括在先著作权。在先著作权是商标争议案件中可以运用的一个重要武器,具有无需登记即可自动保护、跨地域保护以及跨类别保护的优势。针对商标争议案件中在先著作权的保护,认定某标识是否属于享有著作权的作品时需判定该标识是否具有著作权法规定的独创性高度,认定系争商标是否侵犯在先著作权时一般采用实质性相似加接触原则。

  一、在先著作权:商标争议案件中的重要武器

  最近,美国著名汽车制造商特斯拉(Tesla Motors)与“TESLA MOTORS及T图形”等商标在中国的在先注册人占宝生之间的商标纠纷引起高度关注。据2014年8月最新媒体报道,特斯拉与占宝生在北京市第三中级人民法院的主持下已经达成调解协议,一揽子解决了二者之间的商标纠纷、域名纠纷以及著作权纠纷等。[1] 业界普遍认为,特斯拉在这场纠纷中充分运用了在先著作权这一重要武器。该纠纷再次唤起公众对在先著作权在商标争议案件中重要作用的认识。

  事实上,根据相关法规以及司法实践,在先著作权一直都是商标争议案件中十分重要的主张和争论的焦点之一。2013年新商标法第32条(2001年商标法第31条)前半段规定,申请商标注册不得损害他人现有的在先权利。2005年商标局及商标评审委员会颁布的《商标评审规则》明确规定在先权利包括著作权。《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商标授权确权行政案件若干问题的意见》(法发〔2010〕12号)第17条规定:商标法对损害他人现有的在先权利如无特别规定,但根据民法通则和其他法律的规定属于应予保护的合法权益的,应当根据该概括性规定给予保护。在2012年工商银行行徽商标行政诉讼再审案中,最高人民法院认为:如果某一客体同时符合两个法律的保护要件,当然可以同时受到著作权法和商标法的保护。

  [2]此外,相对于商标权,著作权具有无需登记即可自动保护、跨地域保护以及跨类别保护的优势。

  (1)无需登记即可自动保护。著作权法第2条第1款规定:中国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的作品,不论是否发表,依照本法享有著作权。著作权法实施条例第6条及第7条规定:著作权自作品创作完成之日起产生。著作权法第2条第3款规定的首先在中国境内出版的外国人、无国籍人的作品,其著作权自首次出版之日起受保护。根据上述法律规定,著作权的取得不以登记为前提条件。对于作品的保护仅仅要求该作品的创作完成日期或发表、出版日期早于系争商标的申请日期,无论该作品是否进行了著作权登记。著作权在作品创作完成、发表或出版后即自动取得,而无需进行登记。即使该作品未经著作权登记,通过作品的创作及发表或出版仍有可能证明著作权的权利归属。

  (2)跨地域保护。著作权法第2条第2款及第3款规定:外国人、无国籍人的作品根据其作者所属国或者经常居住地国同中国签订的协议或者共同参加的国际条约享有的著作权,受本法保护。外国人、无国籍人的作品首先在中国境内出版的,依照本法享有著作权。根据著作权法及《伯尔尼公约》,在中国或其他任何《伯尔尼公约》成员国发表的作品自动取得著作权保护。与具有严格地域限制的商标权相比,著作权无疑具有跨地域保护的优势。

  (3)跨类别保护。实践中对在先著作权实行跨类保护,实质上已经突破商标局制定的《类似商品和服务区分表》的限制。中国相关部门对认定驰名商标的要求一直都十分严格,驰名商标持有人负有很巨大、很复杂的举证责任。因此,在先著作权成为寻求跨类别保护的一条蹊径和捷径。此外,从理论上来讲,著作权的保护可涵盖全部45个类别的所有商品和服务。因此,同驰名商标的跨类别保护相比,在先著作权的保护范围似乎更为宽广,实际上享受超越驰名商标的待遇。也正因如此,对于在先著作权的跨类别保护范围,无论学术界还是实践界一直存在很大的争议和讨论,但是到目前为止还没有统一的结论和认识。(作者:汉威律所,来源:互联网)

数据统计中,请稍等!
温馨提醒:

当您的合法权益遭到侵害时,请冷静以待,可以通过咨询法律专业律师,咨询相关法律问题,走适宜的维权之路,这样才能最大程度保护您自身权益!

如果有法律问题,请拨打免费咨询热线:0574-83099995 我们及时为您解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