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私人律师 > 吃穿住行 > 服务 > 正文

千万亿元支付市场亟需支付基本法规范

发布时间:2016-05-24 10:57商业秘密网手机版

  夜幕之中,车辆缓缓在小区门口停下。

  北京市民邱女士拿出手机,在屏幕上点击“确认”,通过微信支付完成了该用车订单。

  菜市场、面包店、逛超市、吃饭、打车,银行卡、支付宝、微信,各种支付方式已经悄然“侵入”邱女士的生活。

  与邱女士有着类似支付经历的人,在生活中比比皆是。

  近日,由国家金融与发展实验室和中国社会科学院金融研究所主办、VISA公司和中国银联协办的《中国支付清算发展报告(2016)》对外发布。

  报告公布的数据更是显示:2015年,我国支付系统共处理支付业务469.48亿笔,金额4383.16万亿元,同比分别增长53.74%和29.34%。

  在如此巨额交易量背后,是我们不得不正视的支付安全问题。

  一年支付业务是GDP60多倍

  当天是周六,邱女士仍然像往常一样,早早醒来,拉开冰箱门,经过一周的“战斗”,里面已经所剩无几,鸡蛋更是一个不留。

  邱女士决定到外面吃早饭,然后去菜市场买菜。

  喊醒家人,洗漱完毕,一家人到附近一家早餐店。临出门时,邱女士专门检查了钱包里的手机和银行卡。

  到了早餐店,点完早餐,服务员问:“请问是现金还是微信、支付宝?”邱女士回答:“微信。”打印单子,扫码,确认金额,点击确认,支付完毕。

  菜市场就在早餐店旁边。邱女士径直来到自己经常买菜的一家菜摊前,挑了几样菜,然后拿出了手机。摊主称菜、算账,“四十一块五毛,收您40(元)”。邱女士找到微信界面,搜索到摊主的微信名,点击转账,支付完毕。

  回到家,收拾收拾,已近中午,敲门声响起:“京东快递。”那是邱女士给儿子买的书。

  “现金还是刷卡?”快递员问。

  “刷卡吧。”邱女士说。

  在快递员从背包里拿出POS机时,邱女士也拿出了银行卡。“唰”的一声之后,邱女士接过POS机,输入密码,再还给快递员,接着POS机吐出一张小纸条,邱女士在上面签字后还给快递员。

  ……

  除了一台手机和一张银行卡,邱女士如今很少带着现金出门了。邱女士的消费习惯,只是我国巨额支付市场发展的一个缩影。

  2015年,支付宝“入侵”丽江古城,抢占了温州的菜市场和北京的停车场;微信支付占领了滴滴打车市场,并与中石油签署了合作协议,又相继与各大休闲服装品牌签约抢占服饰行业市场……

  中国社会科学院金融研究所所长助理、支付清算研究中心主任杨涛在《中国支付清算发展报告(2016)》中表示,从超市购物、饭店就餐到打车出行、观影娱乐,人们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几乎都可以通过第三方支付完成交易,人们的支付习惯也早已从现金交易转变为“电子钱包”。

  报告公布的数据更是显示:2015年,我国支付系统共处理支付业务469.48亿笔,金额4383.16万亿元,同比分别增长53.74%和29.34%。与同期GDP相比,2015年支付系统共处理支付业务金额是全国GDP总量的64.77倍。

  杨涛告诉《法制日报》记者,支付系统如同金融体系的道路和桥梁,在宏观层面上的重要性越来越突出,成为统筹监管重要金融基础设施之一。

  报告显示,从支付系统层级来看,2015年,人民银行支付系统共处理支付业务59.96亿笔,金额3135.25万亿元,分别占支付系统业务笔数和金额的12.77%和71.53%,具有笔数较小、金额巨大的特点。

  2015年,处理资金总量居前三位的地区为北京、上海、广东,其资金流动总量分别占全国资金流动总量的29.76%、16.26%和12.62%,体现了上述三地在全国资金配置中的枢纽地位。

  消费者最担心支付安全

  对于便利的支付,邱女士最为担心的是支付安全。

  她所选择的支付对象,一般是大型超市、连锁商户,即使用微信支付买菜,那也是认识多年的摊主。

  邱女士的担心并非多余。

  中国银联执行副总裁、中国工程院院士柴洪峰在《中国支付清算发展报告(2016)》发布会上表示,随着银行卡产业规模扩大,支付活动快速向移动互联网端延伸,支付信息安全风险开始显现,使得产业健康发展面临着严峻挑战。

  柴洪峰透露,针对网络攻击窃取敏感支付数据犯罪行为,2015年,中国银联配合相关部门比如司法机关查出电信网络新兴犯罪案件1万余件,协查2.9万次,查询卡片25.6万张。

  柴洪峰建议,为应对日益复杂的电信网络新兴犯罪,需要支付产业各方投入更多的安全防控手段,从而保障持卡人的用卡安全。

  这也是《中国支付清算发展报告(2016)》提出的未来亟需解决的问题之一:第三方支付行业需重视客户信息安全问题。

  杨涛认为,第三方支付的运转依托于网络,支付账户上储存的大量客户个人信息、支付信息、交易信息、社交信息暴露于网络之中,如果安全保障系统不够健全,很容易造成客户信息泄露,给消费者的资金安全、信息安全甚至人身安全造成威胁,此类风险事件已发生多起,成为影响消费者信任度的重要因素。

  然而,对于第三方支付机构的客户信息保障机制要求,以及如发生客户信息泄露将遭受哪些处罚等相关监管规定还在完善当中。

  杨涛告诉《法制日报》记者,支付清算系统牵一发而动全身,防范风险“就是当前面临的一个很大的挑战”。

  《中国支付清算发展报告(2016)》还提出,对于支付产业的监管不是目的,支付监管最终应服务于产业发展,致力于构建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为此,进一步支持支付产业开放发展,丰富多元化市场组织体系,是中央银行加强支付清算工作的一个重点。

  此外,《中国支付清算发展报告(2016)》还提出,长期以来,农村等偏远地区的银行机构网点设置基本处于空白状态,当地金融支付结算需求受到抑制。因此,需要进一步完善农村金融支付体系。

  “在技术层面,令人眼花缭乱的新技术越来越多,如何使技术支持清算体系;在软环境层面,很多在零售支付领域出现的问题,很可能既有消费者保护不足的问题,也有支付消费文化本身不健全的问题。”杨涛认为,促进支付清算市场的进一步发展,诸多瓶颈需要突破。

  高位阶立法规范支付市场

  不止是邱女士关心支付安全问题。

  “我觉得微信绑定银行卡不安全,所以过年发红包以后,微信有钱了,我就用微信支付。银行卡是用来买衣服、吃饭用的,但现在吃饭有很多代金券,也就用支付宝付款。我能用支付宝,就不用银行卡。”一位在北京某高校就读的大学生告诉《法制日报》记者。

  对于大家关心的支付安全领域,国家层面已经开始有所举措。

  2015年4月,《国务院关于实施银行卡清算机构准入管理的决定》对外发布,其目的是,“为完善我国银行卡清算服务的市场化机制,防范清算风险,维护支付体系稳定,保护持卡人合法权益”。

  除了《国务院关于实施银行卡清算机构准入管理的决定》,去年还发布了《关于改进个人银行账户服务 加强账户管理的通知》,为银行之间合作以及银行与支付机构之间的合作奠定了基础;还有去年发布、今年7月实施的《非银行支付机构网络支付业务管理办法》,奠定了分层监管基调。

  在《中国支付清算发展报告(2016)》发布会上,中国支付清算协会副秘书长王素珍表示,我们应该看到,过去一年,监管力度在不断加大,比如说监管部门密集出台了一系列管理办法和制度,释放出了规范发展的强烈信号。

  据中国支付清算协会统计,2015年,监管部门共计出台了11个重要规范性文件,支付清算协会也发布了两个自律规范,因此将去年称为“规范之年”。

  “网络支付还有移动支付风险的隐蔽性、传染性、突发性,引发系统性风险的可能性还是有所加大,规范与自律成为今后支付清算行业一个主旋律。”王素珍在前述发布会上说。

  应对挑战的出路之一,在于完善我国支付清算领域的法律制度。杨涛向《法制日报》记者表示,从长远来看,随着整个支付体系的发展,我国需要在更高层面上通过上位法立法统一规范整个支付市场。

  目前,关于电子支付的相关规则,主要散见于三个层面,一个是法律层面,一个是行政法规和国务院规定文件,还有是部门规章。

  杨涛认为,总的来看法律层级还是比较低,大部分的文件都是部门规章和规范性文件,另外是有些规则相对比较滞后,需要适应新形势进行修改,部分规章制度也迫切需要协调、需要完善。

  “从规章规则上升到法的阶段,从整个支付清算体系的角度有必要推进统一立法。”杨涛说。

  杨涛表示,对此,首先需加快法律制度体系的顶层设计,需要在立法的同时,基于国情还是要考虑如何提升电子支付的效率。再就是重视电子支付规则的国际协调,最后是促进支付消费者保护的法制建设,“这是我对立法做的描述”。制图/李晓军

(作者:陈 磊,来源: 法制日报)
商业秘密网
温馨提醒:

当您的合法权益遭到侵害时,请冷静以待,可以通过咨询法律专业律师,咨询相关法律问题,走适宜的维权之路,这样才能最大程度保护您自身权益!

如果有法律问题,请拨打免费咨询热线:0574-83099995 我们及时为您解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