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关于我们 > 媒体发布 > 正文

东部中小企业陷入集体困惑

发布时间:2015-05-18 14:55商业秘密网点击率:

在如今的珠三角和长三角地区,机器仍在轰鸣,车辆仍在奔波。遍布于每条小巷里的工厂里繁忙劳作的身影,显示出中小企业并未如外界担忧的那样出现大面积倒闭。但几乎每家企业负责人都会向记者倾诉其生存空间的日渐狭窄。除了原材料成本上升、招工难、人民币升值这些老问题,今年上半年以来,资金链骤然紧绷和电荒加剧,更成了中小企业能否生存下去新的考验。

可望而不可即

转型

靠廉价劳动力攫取利润,靠资源消耗型生产扩大规模,靠代工、贴牌,廉价的出口来维系市场的生产经营模式已经日薄西山。走向自主研发、自主品牌转型的时代已经来临。可是,倒逼之下的转型,对于很多中小企业而言却有一种无法承受之重。

“企业要继续发展必须转型,可是该往哪儿转,怎样转,拿什么转?……”在广东东莞和江苏昆山同时经营着两家五金模具加工厂的张卫东在谈到“转型升级”这个问题时显得十分无奈。

张卫东告诉记者,对于他们这样的机械加工制造业而言,转型意味着购买更加先进的机械设备,意味着向产业链的两端延伸,这不仅需要庞大的资金,更需要优秀的人才,而这两样恰恰是众多中小企业难以单独解决的问题。

“我们现在采购的先进车床大多是从日本和我国台湾进口的,一次性投入太高,虽然能把10个人的活减少到2个人干,但同时也透支了未来几年的利润。”张卫东告诉记者,劳动力成本压力下的产业升级能够保证生产的稳定性,却使企业的资金链条紧绷,从事多元化生产和自主创新的能力几乎被遏制。

顺德中小企业促进会秘书长谢驰说,有些企业也想转型升级,但有很多限制。比如企业在现在的生存环境下,谁敢乱投呢?企业家的心里也没有底。

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

转移

面对不断上升的土地和人力成本,向中西部进行产业转移成为最近几年东南沿海劳动密集型企业的一项重要选择。不过,在基础设施、服务配套、产业链建设等等问题上存在的不足,却使这种转移成为一种看起来容易,做起来难的事情。

东莞天时时装有限公司余红锋告诉记者,最近几年他已经把工厂一半的产能转移到江西。“主要是那边有留守劳动力,工资比这边低四分之一。但质量做不到这边这么好,还要下工夫派人去验收,也挺麻烦的。全部转移肯定不行,配套都在这边。”

在东南沿海的众多中小企业当中,余红锋的想法颇具代表性。虽然从理论上看,将劳动密集型的产业向劳动力成本更低的中西部转移,对于降低企业的生产成本有着显著的效果,但由于物流成本的存在和管理成本的提高,劳动力成本形成的优势又被迅速抵消掉了。不仅如此,由于产业链不健全,基础设施建设和政策环境的匹配程度也不及东南沿海,产业转移对于中小企业而言不仅风险高,而且不实惠。

“在东莞,工人工资和厂房的租金虽然高,但是我们的上下游企业都在这儿。更关键的是,这里形成了一套完善的产业体系和服务体系,哪怕工厂的机器只需要换一个螺丝钉,打个电话,就会有人在十几分钟内骑摩托车送来,这在全国其他任何地方都是无法想象的。”张卫东告诉记者。

谁来坚持“中国制造”

转行

据何佐贤介绍,根据最新的统计数据,目前广东省有80%的中小企业表示综合生产成本同比上升,其中19%的企业反映涨幅超过20%……

“上帝惩罚谁就让谁去从事制造业……”这句西方经济学中关于制造业毛利低微的玩笑现在已经被许多从事制造业的企业主演绎出了不同的版本。王圣武告诉记者,在机械加工行业的圈子里就流传着这样一句话——你要是看谁不顺眼就让他去干机械加工吧……

玩笑的背后是中小制造业企业面临的无奈现实。即便是每天加班加点、开足马力赶工,在面临来自上游原材料供应商和下游客户的双重挤压下,付出巨大精力的制造业企业主仍旧感觉到得不偿失。

余红锋告诉记者,现在服装加工这一行业做起来太苦,不少中小企业主都关门了,转而去投资铺位、炒炒股票……

东莞精艺制版有限公司的总经理程世坚甚至随时做好准备,一旦做不下去了,就把工厂卖掉,回肇庆老家开个大排档……

与起早贪黑、满负荷运作却还要如履薄冰的加工制造业相比,投资地产、矿山、股票、餐饮等产业不仅轻松很多,回报率也更加可观。“这才是真正的赚钱!”一些中小企业主开始这样认为。

“温家宝总理曾经说过,信心比黄金更可贵。现在,对于我们这些中小制造业企业主而言,最需要的就是能得到些信心!”张卫东说。

□新华社记者罗宇凡付航袁军宝(据新华社北京8月1日电)

来源:现代金报

(作者:,来源:)
数据统计中,请稍等!
温馨提醒:

当您的合法权益遭到侵害时,请冷静以待,可以通过咨询法律专业律师,咨询相关法律问题,走适宜的维权之路,这样才能最大程度保护您自身权益!

如果有法律问题,请拨打免费咨询热线:0574-83099995 我们及时为您解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