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关于我们 > 媒体发布 > 正文

中国2010年上海世博会开幕式最吸引人的十大亮点

发布时间:2015-05-18 14:55商业秘密网点击率:

新华社上海4月30日电(记者 许晓青 肖春飞 孟娜)4月30日晚8时许,中国2010年上海世博会开幕式在黄浦江畔的世博文化中心拉开帷幕。在这一盛大的开幕式上,精彩频出,而最吸引人的十大亮点是:

——“荷花少女”圣洁鸣唱

在开幕式的序幕中,数百名身着粉色长裙的中国少女如一朵朵亭亭玉立的荷花,伫立在舞台上,仿佛“和谐天使”。她们深情款款,露出微笑,并以圣洁的鸣唱开启上海世博会大幕。

她们与宋祖英、成龙共同演绎《和谐欢歌》,展示出世博会东道主的自信与从容。少女们身后的大屏幕,是一片富有中国书画意境的水墨荷塘,初夏的荷花正迎风摇曳,掩映其间的景致依稀可辨,那是中国首都北京的北海和白塔。

据了解,“荷花少女”来自上海的5所大学,均属于非专业的“本色”演出。

——巨型“白鸽”展翅翱翔

序幕中,舞台上空出现了一只巨型“白鸽”,张开梦幻般的翅膀。“白鸽”由770个“浮球”组成,并以中国传统篆刻中“阴文”与“阳文”两种形式呈现。而这些“浮球”在此后的室内演出中,又将变幻出EXPO、波浪、世博会中国馆等造型。

这一幕其实是由770台独立伺服电机在计算机控制下完成的。牵引“白鸽”的是770根含纳米技术的细线。

——《蓝色多瑙河》两度响起

开幕式上,《蓝色多瑙河》两度奏响。第一次是在室内演出的《江河情缘》一幕,第二次是在室外灯光喷泉焰火表演中。

这首由奥地利作曲家约翰·施特劳斯创作的、久负盛名的圆舞曲,1868年在巴黎世博会上一鸣惊人。在当时没有电话、电视,更没有互联网的时代,竟迅速传遍世界。《蓝色多瑙河》已成为世博会历史上一个不可磨灭的文化符号。

——芭蕾·《长江之歌》

这是中国脍炙人口的《长江之歌》诞生以来,最富有创意的一次呈现。在青年钢琴家郎朗的指尖,《长江之歌》将与《上海协奏曲》串在一起,以精巧的变奏形式亮相。

随着《长江之歌》响起,155名中国优秀芭蕾舞演员出现在观众视线中,他们身着中西合璧的白底蓝边舞裙,如浪花般飞旋、跳跃……著名舞蹈家谭元元用足尖不停旋转,诉说人类文明脚步永不停歇。

——昆西·琼斯与谭盾合作世博歌曲

美国音乐界成就卓越的艺术家昆西·琼斯与中国音乐家谭盾为上海世博会特别联袂创作的英语歌曲《Better City Better Life》在开幕式上闪亮登场。

昆西·琼斯在上海世博会筹办期间曾前来上海采风,在洛杉矶完成最终创作时,还加入了上海方言中“我”“你”的发音,为副歌增色。谭盾推崇的“水鼓”乐器,也在演出中得到了使用。

——谷村新司与波切利

在室内文艺表演中,世界一些顶尖艺术家为观众进行了精彩的表演,其中有日本“国宝级”歌唱家、62岁的谷村新司和意大利盲人歌唱家安德烈·波切利。两人分别演绎了经典之作《星》和《今夜无人入眠》。

谷村新司和波切利的亮相还有一层寓意——由来自日本的谷村新司和来自意大利的波切利,象征着从2005年日本爱知世博会,到2010年中国上海世博会,再到2015年将举办的意大利米兰世博会,这是一种世博会的传承和接力。

——玉树震区儿童亮相

在室内表演的高潮部分,观众见到两个在玉树地震中幸免于难的藏族孩子与中外小朋友一起手拉手的动人一幕。

只见,舞台上升起5片巨型的彩色“花瓣”,“花瓣”在旋转中最终变成蔚蓝的“地球”。不同肤色的三个三口之家出现在舞台上,三个孩子奔向对方,深情拥抱。此时,来自青海省玉树地震灾区的代吉文毛和江巴才仁来到舞台上,五个小朋友手牵手,跳起舞来,最后被众人高高托起。

——五彩旗船,百舸争流

室外演出上演了罕见的“水景秀”。其中一幕,6000只LED发光球变幻着红、橙、黄三色从黄浦江上游的卢浦大桥顺流而下,来到江心舞台,形成一派锦绣灿烂的场面。

与此同时,在快艇引导下,伴着富有节奏感的五大洲民俗音乐,约220艘参展方旗船,从黄浦江与长江的交汇口溯流而上,仿佛从太平洋来的客人,在江心与彩色LED球汇合。一时间,黄浦江上旗帜飞扬、百舸争流,中西文明在此上演一场美妙的相遇。这其实也是一场具有象征意义的“世博会水上入场式”。

——水上“梁祝”翩翩“蝶舞”

在室外多媒体焰火表演的第二幕中,中国经典小提琴协奏曲《梁山伯与祝英台》响起。

江心,两座大型喷泉船营造出奇幻氛围,身着蓝绿色汉服的“梁山伯”与桃红色唐装的“祝英台”形象,在水幕上若隐若现。渐渐地虚拟人物化作蝴蝶,如梦如幻。据了解,在上海世博会开幕式上,“梁祝”的中国式浪漫,不仅寓意爱情,更寓意人类与大自然的和谐交融。

——浦江两岸焰火“手牵手”

在室外表演的最高潮,金色礼花在黄浦江两岸竞相绽放,并跨越水面,相迎对接,形成“手牵手”的特殊造型。随着《欢乐颂》的音乐响起,焰火、激光、喷泉一起加入到光与火的狂欢,一时间满天璀璨,照亮夜空。

值得注意的是,上海世博会开幕恰逢中国农历三月十七,在天气、潮汐等的配合下,喷泉、音乐、灯光、焰火等共同上演了一场富有未来感的“春江花月夜”,象征全人类的和谐欢聚。

特写:开幕式文艺表演中的美丽面孔——中外“原生态”演员小记

新华社上海4月30日电(记者 许晓青 肖春飞 孟娜)4月30日晚,上海世博会向世界呈现了一场具有震撼力的文化盛宴。在简朴、唯美、富含高科技的开幕式文艺表演中,共有约3500名来自世界各地的演职人员参与。

记者走进上海世博会开幕式文艺表演的后台,近距离地看见了一张张“原生态”的美丽面孔。

开幕式上的“洋娃娃”

7岁小女孩李小凤是上海世博会开幕式室内演出中最受瞩目的“洋娃娃”之一。金发碧眼的她,不仅在开幕式《相约世博》的篇章中参加群舞表演,还在《致世博》的高潮环节出场。舞台上,她与不同肤色的小伙伴深情相拥,还与来自玉树地震灾区的孤儿代吉文毛和江巴才仁手拉手跳起舞蹈。

李小凤是上海师范大学第一附属小学一年级的学生。课余时间,她在中国福利会少年宫小伙伴艺术团练习舞蹈,几个月前入选了上海世博会开幕式演出团队。

“最初,小凤排在群舞表演队伍最后出场,并没有吸引很多人的目光。不过她很活泼,也很吃苦耐劳,汉语也说得很不错,给导演们留下了较深刻的印象。”一位中福会少年宫辅导教师说。

其实,小凤的英语名字叫吉利恩·雷克萨齐,她不仅开朗,而且年纪小小就是一个不折不扣的“世界公民”。出生在澳大利亚的她,父亲是德国人,母亲是美国人,她还有个比她年长几岁的哥哥,名叫“李小龙”。

在与玉树地震孤儿代吉文毛和江巴才仁一起彩排的过程中,小凤说:“我很高兴和他们交朋友,那个年纪大一些的姐姐很乖,那个比我小一点的弟弟有点淘气,大家玩起来都很开心。”

为了彩排,小凤和中国同龄人一样刻苦。经常是清晨5点起床赶赴世博园,晚上12点后才能回到家休息。排练间歇,她还会“秀”几句上海方言,逗乐周围所有的演员。

普米族舞者的“世博梦”

“在世博会的舞台上,尽管我的表演只有一分钟,但很值得珍惜。”21岁的普米族舞者宾佳·永卓赐礼在上海世博会开幕式的后台对记者说。

在开幕式文艺表演中,有一段中国56个民族男女青年的精彩群舞,是一次中国“原生态舞蹈力量”的大集合。在人群中,一位显得特别白净、瘦弱的男青年就是永卓赐礼。几个月来,他一直带病参加世博会开幕式排练。

永卓赐礼是来自云南的普米族演员。“我们整个民族的人口只有3万多人,能代表自己的民族参加世博会的演出,感觉很荣幸。”他说。

为参加世博会开幕式,永卓赐礼第一次来到上海。

“我热爱舞蹈,我把世博会的舞台看作是一次重要的学习机会。”永卓赐礼非常认真地对记者说。

他说,在开幕式彩排进入到最后阶段时,南非索韦托合唱团来了、新西兰的毛利艺术家来了,他们的表演真的令人震撼。“观看不同国家、不同民族的舞蹈表演,可以从中感受到激情和能量。我能感到自己和他们有很大差距。”

尽管外面的世界很精彩,但永卓赐礼决定在欣赏了世博会的“风景”之后,还是要回到家乡,陪伴自己的母亲。他说:“除了舞蹈,家人也很重要。我们这些‘山里人’来到城市后,学会了如何与人交流,但亲情是不会变的。”

“为世界添一片异彩”——专访上海世博会开幕式灯光喷泉焰火表演中外导演团队

新华社上海4月30日电(记者 许晓青 孟娜 肖春飞)8年前中国在申办世博会时曾向世界承诺——“中国如有一份幸运,世界将添一片异彩”,30日晚这片“异彩”开始在黄浦江畔绽放。

30日晚,当中国上海的母亲河黄浦江变成一幅穿越时空的立体“卷轴”,音乐、激光、射灯、喷泉、焰火、旗船、LED超大屏幕……在此汇聚融合,一幅最美丽最生动的画卷跃入了人们的眼帘。

“我想,今晚的表演有诸多与众不同之处。”室外灯光喷泉焰火表演总导演、来自澳大利亚DAE(David Atkins Enterprise)团队负责人大卫·阿特金斯说,如此盛大的开幕式在世博会历史上大概算是第一次,而上海世博会的规模本身也是创纪录的。

负有盛名的DAE团队曾是悉尼奥运会、多哈亚运会以及温哥华冬奥运等的开闭幕式主创团队。而30日晚在上海黄浦江畔上演的这场世博会开幕式演出,被该团队定位为“一场最大规模的多媒体表演”。

“上海世博会开幕式将室内和室外表演相结合,两者都非常精彩。我们在江面上的景观表演,试图诠释世博会的主题。”大卫说。

在这场盛大的多媒体演出中,有上百种中国元素交替出现。比如迎客松、喜鹊、牡丹、龙、鱼等,也有代表吉祥如意的中国汉字“福”、红地毯、红灯笼、红绸等。

大卫介绍说,DAE团队与中方建立了非常紧密、有效的合作关系。“上海方面帮助我们更好地聚焦了表现主题。他们为我们解读一些中国元素的视觉符号,使之在恰当的时间和场景中,得以正确表达,并赋予其准确的象征意义。”

谈及演出中的中国元素,上海世博会开幕式室外灯光喷泉焰火表演中方负责人、上海文广局副局长刘文国说:“加入小提琴协奏曲《梁山伯与祝英台》,是中方的特别建议之一。在《梁祝》的伴奏下,黄浦江畔的永久喷泉将上演前所未有的‘水秀’。”

他动情地说,被誉为中国“文化符号”的小提琴协奏曲《梁祝》,不仅寓意爱情,更寓意天人合一的境界,是一种人与自然的和谐。而且小提琴曲《梁祝》的诞生地就在上海,2009年它刚刚度过了50华诞。

“中外团队有关中国元素如何运用于焰火、音乐及灯光的探讨,是一个非常有趣的过程,我们向外方解释了一些中国元素的使用,比如红绸、中国结、龙、农民画中的鱼等元素;在音乐方面,也突出了中西合璧和欢庆的主题,有《茉莉花》《梁祝》,也有《今夜无人入眠》《欢乐颂》。最终呈现在观众面前的演出,是中外导演团队之间思想火花碰撞的结晶。”刘文国说。

大卫回忆道,在准备这次表演的过程中,挑战最大的是“封江演练”。他说,表演的很多部分都涉及黄浦江。“对黄浦江的禁行,就好像是在封锁上海最繁华的街道,困难非常大。”

大卫说,中方有关部门,比如水上交通部门和安保部门等,都紧密配合导演团队,使几次封江演练都十分成功。“对于这座城市而言,毕竟这是一条交通极其繁忙的河流,而最终我们的彩排很顺利。”

室外表演中,将出现6000只LED发光球与约220艘参展方旗船在黄浦江江心舞台相遇的壮观场景,颇具视觉震撼力。对此,刘文国解释说,这表达了中国欢迎世界、拥抱世界,与世界融合的美好寓意。据开幕式室外演出中方协调人唐萍介绍,演出恰当地利用了黄浦江的潮汐原理,加之高科技的控制系统和富有经验的水手相配合,这一幕达到了完美的效果。

“一瞬间的美丽,其实是幕后难以计数的细节支撑。”据唐萍介绍,开幕式室外彩排对天气、地理位置等要求较高,甚至精确到每个燃放烟花的屋顶。彩排前,中方团队都必须与当地的居委会沟通,向社区居民逐一说明。

大卫说,这样的一场演出,在世界上其他任何一个国家举行,都至少需要筹备一年半时间。“而在中国,只要6个月,甚至更短。这体现了中国强大的资源配置能力。”

“开幕式表演本身,也是上海世博会‘集世界智慧’的体现。”刘文国说。

来源:新华社 中央政府门户网站 www.gov.cn   2010年04月30日  

(作者:,来源:)
数据统计中,请稍等!
温馨提醒:

当您的合法权益遭到侵害时,请冷静以待,可以通过咨询法律专业律师,咨询相关法律问题,走适宜的维权之路,这样才能最大程度保护您自身权益!

如果有法律问题,请拨打免费咨询热线:0574-83099995 我们及时为您解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