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关于我们 > 政策文件 > 正文

重庆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23)

发布时间:2015-05-10 17:33商业秘密网 www.cnsymm.com点击率:

    全面加强节能、节水、节地、节材和资源综合利用,有效降低能耗、水耗、物耗水平。

    深入开展节能降耗。合理控制能源消费总量,优化产业结构,抑制高耗能产业过快增长,淘汰落后产能,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实施“节能产品惠民工程”,推广先进节能技术和产品应用。推进工业、建筑、交通运输等重点领域节能,制定市场能耗准入标准和技术标准,加快推广合同能源管理,落实节能标识制度。大力推动政府机关等公共机构节能,加强科学管控,发挥公共机构在全社会节能中的表率作用。加大节能目标任务督查和考核力度,加强重点耗能企业的管理,落实节能目标责任书。

    提高土地利用效率。严格耕地总量控制,提高耕地质量。大力推进农村土地整治特别是建设用地复垦,坚持在不破坏土地生态环境前提下,适度开发宜农后备资源。制定和实施节约用地标准,科学配置城镇工矿用地。加大闲置土地清理处置力度,盘活存量建设用地,充分利用荒山、荒沟、荒滩和荒坡地。

    加强矿产资源节约和综合利用。加大天然气、页岩气和铝、锶、镁、硅、锰、锂等重要矿产资源的勘察力度,提高矿产资源保障能力。投资市外、境外重要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改进开采技术和工艺,发展绿色矿业,提高矿产资源开采回采率、选矿回收率和综合利用率。加大矿产资源开采中共生、伴生矿综合利用量。完善矿山环境恢复治理保证金制度。

    加强水资源节约。加强需水侧管理,严格用水定额,建立梯度水价制度。大力推进农业节水灌溉。实施钢铁、煤炭、建材、纺织、造纸等重点用水行业节水技术改造,推广城市节水产品和器具应用,单位地区生产总值用水量和单位工业增加值用水量分别比2010年下降20%和25%。加强再生水、矿井水和雨水等非常规水利用。推进重点企业、工业园区、污水处理厂等中水回用。

    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建设中西部发展循环经济的示范区。推进工业园区上中下游产业链、水电气热联供、基础设施配套、物流配送服务和生产生活环保生态管理等“五个一体化”。推进企业生产内部工艺之间的能源梯级利用和物料循环利用,推动产业循环式组合。加快建设再生资源回收体系。开展大宗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工程试点,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率达到80%。    

    专栏20 资源节约利用重点项目

    节能。工业、建筑、交通运输等重点领域十大重点节能工程:燃煤工业锅炉(窑炉)改造工程项目,余热余压利用项目,节约和替代石油项目,电机系统节能项目、能量系统优化项目、建筑节能项目、绿色照明项目、政府机构节能项目、能源计量数据服务体系建设项目,节能监测和技术服务体系建设项目。

    水资源节约利用。重点行业节水改造和矿井水利用重点项目。

    资源综合利用。共伴生矿产资源综合开发利用和煤层气、大宗工业固废综合利用项目,建设静脉产业园。    

第四节 积极应对气候变化

    建设国家低碳试点城市,大力发展低碳经济,降低温室气体排放强度,不断提高减缓和适应气候变化的能力。建立促进低碳发展的政策法规、标准和统计、监测及目标考核体系,制定财税、金融、土地、生产原料价格等方面支持政策,鼓励和引导社会资金投向低碳经济领域。鼓励低碳技术创新、引进、研发和应用,强化低碳发展的技术支撑。以调整产业结构、提高能源效率、优化能源结构、促进低碳技术研发应用为重点,打造以低碳排放为特征的产业体系,着重抓好工业、建筑和交通等重点领域碳减排,促进重点行业和支柱产业向低碳转型。提高低碳能源供给总量,2015年非化石能源占一次能源消费比重达到13%。构建低碳标准及产品认证体系,开展低碳企业和产品认证、低碳园区试点和示范。增加森林蓄积量和碳汇储备,探索建立碳排放交易市场。倡导绿色低碳生活方式和消费模式,培育壮大低碳产品的消费市场。完善气候观测系统,加强三峡库区气候变化与局地气候效应研究,增强适应气候变化特别是应对极端天气气候事件能力。开展应对气候变化和低碳发展的国内外合作。     (作者:,来源:)

数据统计中,请稍等!
温馨提醒:

当您的合法权益遭到侵害时,请冷静以待,可以通过咨询法律专业律师,咨询相关法律问题,走适宜的维权之路,这样才能最大程度保护您自身权益!

如果有法律问题,请拨打免费咨询热线:0574-83099995 我们及时为您解答。

免费咨询律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