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通事故中负主责就不能认定工伤吗
某机械厂职工邓某驾驶单位货车送货至外地,在返回单位的途中发生交通事故,邓某身受重伤。交警部门经调查,认定邓某负该事故的主要责任。不久,邓某亲属到工伤保险行政部门申报工伤。
对此,有人认为,根据《工伤保险条例》第14条第6项的规定,只有职工不负主要责任的交通事故,才可以认定为工伤。笔者认为,这种认识有失公允,应具体情况具体分析。
第一,如果是职工在上下班途中发生的交通事故,应当根据《工伤保险条例》第14条第6项“在上下班途中,受到非本人主要责任的交通事故或者城市轨道交通、客运轮渡、火车事故伤害的,才可认定为工伤”的规定来衡量。
第二,如果该职工在单位从事驾驶员工作,在用人单位安排下驾驶单位的车辆执行工作任务时发生交通事故,无论驾驶员本人在事故中负主要责任还是次要责任,都应当依据《工伤保险条例》第14条第1项“在工作时间和工作场所内,因工作原因受到事故伤害的,应认定为工伤”的规定来衡量。这一情境下的工伤认定,适用无过错补偿原则,职工如因疏忽受伤,即使是违反单位的操作规程,对负伤、致残、死亡负有责任或过错,都应当认定为工伤,并享受工伤保险待遇。
第三,如果职工不是驾驶员,但是在执行用人单位安排的工作任务时,发生交通事故受伤,无论该职工在事故中负主责还是次责,同样应当依据《工伤保险条例》第14条第1项的规定,认定为工伤。
因此,本案中,邓某驾驶单位的车辆执行单位交办的工作任务,在此过程中发生了交通事故受伤,应当认定为工伤。
(作者:徐大鹏 袁巍然,来源:山东工人报)![]() |
![]() |
商业秘密网官方公众号 | 真了么官方公众号 |
- 低价竞争实为窃密!宁波企业源代码遭窃案终审:三人获刑+行业禁入2025-07-26
- 知识产权司法保护的中国智慧2025-07-25
- 泄密引发百万赔偿:谁在斩断企业与业务关联方的保密链2025-07-24
- 法治风控护杭企 | 为商业秘密加把“保护锁”,企业有了贴心指引2025-07-23
- 宣城市筑牢商业秘密保护防线2025-07-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