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典型案例 > 正文 >

重拳出击!浦东法院集中宣判24起网络售假知识产权刑事案件

发布时间:2023-04-03 09:32商业秘密网点击率:4502

为加大知识产权司法保护力度,严厉打击侵权假冒违法行为,保护消费者合法权益,在“4·26”国际知识产权日来临之际,近日,上海市浦东新区人民法院知识产权审判庭集中宣判了24起通过网络电商平台实施知识产权犯罪的刑事案件,分别对38名被告人判处有期徒刑三年至九个月不等的刑罚,罚金总和达660余万元。

跨境电商倒卖假货

涉及多个知名品牌

在某起案件中,被告人郭某、李某、钟某、童某分别在“VOVA”跨境电商平台上注册并运营有共计10家店铺,通过多种非正规渠道低价采购假冒的“NIKE”“ADIDAS”“Tommy Hilfiger”等几十个注册商标的商品,再以明显低于市场价格的售价向境外销售,从中牟利。经查,郭某的销售金额达人民币583万余元,其余各被告人的非法销售额均近百万元。

浦东法院经审理后认为,郭某等人明知是假冒注册商标的商品仍予以销售,其行为均已构成销售假冒注册商标的商品罪,有其他特别严重情节,故依据各被告人的违法所得情况、具有自首或坦白情节、认罪认罚、积极退出违法所得并预缴罚金等情形,依法判处三年至一年六个月不等的刑罚,适用缓刑并处以罚金。

此次集中宣判中有14起案件共20名被告人涉及在该跨境电商平台上销售假冒商品,涉案商标包括“LV”“CHANEL”“DIOR”“Hugo Boss”等多个知名品牌,案涉金额共计人民币3230万元。浦东法院对各被告人依法判处刑罚,并处以相应罚金。

项链戒指均遭仿冒

制假售假一网打尽

在假冒“APM”商标案中,被告人陈某伙同被告人侯某,在其经营的某首饰加工厂内采购原料加工生产假冒“APM”注册商标的项链、手链、戒指等饰品,并通过电商平台对外销售。被告人李某以经营网店为业,其从陈某或他处采购假冒“APM”饰品后加价对外销售。

2022年9月,公安机关在被告人陈某的首饰加工厂查获加工模具及货值50余万元的假冒饰品,在被告人李某的暂住处查获大量假冒商标的包装盒、包装袋及项链。经查,被告人陈某、侯某非法销售金额共计100万余元,被告人李某网店的售假金额共计60余万元。

浦东法院经审理后认为,被告人陈某、侯某未经注册商标权人许可,在同一种商品上使用与其注册商标相同的商标,情节特别严重,其行为均已构成假冒注册商标罪;被告人李某明知是假冒注册商标的商品仍予以销售,有其他特别严重情节,已构成销售假冒注册商标的商品罪。故判处三人有期徒刑三年至一年六个月不等,适用缓刑并处以共计73万元罚金。

重拳打击侵权假冒

保障营商环境建设

案件宣判后,各被告人均表示认罪伏法,服从法院判决。

浦东法院知产庭庭长吴智永表示,知产刑事案件集中宣判表明了司法机关严厉打击互联网领域知识产权犯罪的鲜明态度,对于服务保障营商环境建设、加强知识产权高水平保护具有积极意义。下一步,知产庭将继续借力知识产权民事、行政和刑事案件“三合一”审判模式,打造知识产权保护高地,为浦东新区引领区建设提供优质的知识产权司法服务保障。

(作者:本站编辑,来源:上海浦东法院)
商业秘密网官方公众号 真了么官方公众号
温馨提醒:

当您的合法权益遭到侵害时,请冷静以待,可以通过咨询法律专业律师,咨询相关法律问题,走适宜的维权之路,这样才能最大程度保护您自身权益!

如果有法律问题,请拨打免费咨询热线:0574-83099995 我们及时为您解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