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首例将算法作为商业秘密进行保护的案例
深圳市智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诉光速蜗牛(深圳)智能有限公司侵犯商业秘密纠纷案
裁判要旨
算法的核心为模型特定顺序的选择优化,即使搜索算法或推荐算法所采用的技术均为公开模型,但具体模型选择及权重排序,是权利人通过大数据的收集、处理和测试后,构成最优选择,该最优选择属于权利人付出劳动的成果,不为公众所知悉,并能为权利人带来商业利益和可保持竞争优势,应当作为商业秘密予以保护。
商业秘密侵权纠纷中的第三人是指商业秘密权利人和直接非法获取商业秘密的自然人以外的自然人或经营主体。第三人主观上明知或应知该商业秘密系非法获取,客观上获取、披露、使用或者允许他人使用该商业秘密,构成共同侵权。
案情简介
原告智搜公司是一家互联网高科技公司,主要产品有“天机”APP以及AI写作机器人。主要采用其自主开发的大数据追踪系统,进行智能跟踪、个性化推荐、智能摘要等功能。原告请求保护的涉案技术信息本质是一种推荐算法。被告光速蜗牛公司采用了与原告实质相同的推荐算法,用于融资、推出应用程序。两家公司的研发团队成员有重合的人员,被告对其APP采用算法与原告请求保护的算法构成实质性相同没有提出合理的理由。被告公司抗辩称,从单个技术方法而言,算法采用的是已经公开的技术,本案的算法不构成商业秘密。
法院审理
原告请求保护的涉案技术信息的具体内容为“天机——大数据追踪引擎”搜索算法,为实现精准推荐,每一家平台运营者都会采用多种搜索算法的不同组合,原告举证证明其已通过签订保密协议或者在劳动合同中约定保密义务对涉案技术信息采取合理保密措施;且能为原告带来商业收益和可保持竞争优势,原告公司已经完成了证明涉案技术信息符合商业秘密法定条件的举证责任。
被告光速蜗牛公司在其开发的“学点啥”APP中使用的被诉侵权推荐算法与原告请求保护的推荐算法构成实质相同,无法说明研发过程和提供研发记录,且在庭审中明确表示知晓赵某志、郝某超、何某飞系原告公司研发团队成员。故被告光速蜗牛公司构成第三人的共同侵权。深圳市中级人民法院一审判决:一、被告光速蜗牛公司立即停止侵犯商业秘密的行为,下架侵权APP产品;二、被告光速蜗牛公司赔偿原告智搜公司经济损失及合理维权费用共计人民币20万元;三、驳回原告的其他诉讼请求。一审判决后,双方当事人均未上诉。
典型意义
本案是全国首例将算法作为商业秘密进行保护的案例。一审判决从保护客体、构成要件、侵权判断等方面,对算法作为商业秘密保护的相关司法规则进行了明晰。同时在案件审理中,对于算法的核心判断引入辅助性的专家意见书,补充和完善法院在专业领域的空白,实现“兼听则明”,从而达到胜败皆服,法律效果和社会效果有机统一。
![]() |
![]() |
商业秘密网官方公众号 | 真了么官方公众号 |
- 企业商业秘密保护有漏洞?专家上门“诊断开方”2025-07-12
- 供应商“截胡”?法院:授权过程中的商业秘密受法律保护2025-07-11
- 企业商业秘密保护与争端解决研讨会在京举办2025-07-10
- 尊重商业秘密、遵守商业道德 湖州吴兴区针对企业商业秘密举办培训活动2025-07-09
- “法护创新”优化营商环境2025-07-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