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知识产权智库 > 专利权保护 > 知识 > 正文

莫让专利乱战扼杀了创新

发布时间:2015-05-15 10:40商业秘密网

在圣诞购物季临近之际,苹果以侵犯设计专利为由而提出的初步禁令——禁止三星在美国市场销售触摸屏的智能手机和银河系列平板电脑,被加利福尼亚州圣何塞地区法庭否决。这一结果,显然令三星电子舒了口气,因为毫无疑问,美国是三星最为重要的市场,而圣诞购物季又是冲击销量的宝贵时机。

  

  但是,此时的放松却又仅仅是暂时性的,因为三星与苹果的侵权官司仍将在全球范围内持续下去。超过20起的对讼,令双方就争夺世界智能手机市场的霸主之位,展开了一场“世纪专利大战”。而这场“世纪专利大战”,作为当前纷纷扰扰的专利混战的一个典型代表,作为首个利用专利武器遏制竞争对手的案例,却引发了业界新的担忧——尽管专利战正在成为大家普遍遵循的游戏规则,这是历史的进步,但其滥用却极有可能阻碍整个产业的进步。

  

  人人都在用专利武器

  

  从全球范围来看,在即将过去的2011年里,无论是谷歌、苹果这些新势力,还是爱立信、微软等老霸主,专利已成为ICT产业顶级竞争的主要武器。而无论是进攻,还是防守,专利都是极为重要的“砝码”。

  

  苹果与三星之间进行的全球性专利战,核心在于争夺全球智能手机市场的霸主地位。因为从竞争实力来看,三星无疑是苹果面临的最为强劲的对手。因此,自今年4月起,苹果在美国、欧洲、澳大利亚乃至韩国,就7项涉及触摸屏、人机操作界面等领域的“侵权行为”对三星提起了诉讼。面对苹果的进攻,三星也毫不示弱,针对苹果的每项诉讼提出了反诉讼——苹果的iPhone、iPad等热门产品的3G上网功能同样也是“侵权行为”。而苹果的担忧也并非没有道理,事实已经验证了这一点:今年第三季度,三星手机的销量超越了苹果iPhone,三星一跃成为全球最大的智能手机制造商。

  

  苹果和三星这对冤家之间的专利官司,正在不同的国家产生不同的结果,目前来看“打了个平手”。苹果在德国取得了初步的胜利,杜塞尔多夫法庭裁决三星侵犯了苹果的知识产权,抄袭了iPad的设计,因此禁止三星的银河平板电脑在德国市场销售。在澳大利亚,双方的诉讼却出现了戏剧性的反转——11月底,澳大利亚联邦法院推翻了先前的法庭判决,准许三星在澳大利亚销售银河平板电脑。在美国,三星则刚刚赢得了这场有关临时禁令的诉讼。

  

  耐人寻味的是,苹果提出的诉讼颇有些“强词夺理”的意味。据美国法院透露,苹果向三星提出了避免侵犯苹果专利的设计建议——不要生产整体为长方形的智能手机和平板电脑,努力将平板电脑的外观做得凌乱一点,而不是现在完全平整的样子。这些建议显然让人有些哭笑不得,业内人士也忍不住调侃:三星可以将产品做成正方形、圆形,甚至是三角形,就可以避免官司了专利滥用恐扼杀产业创新

  

  从多个充满泡沫的专利储备大战,到苹果和三星首次就侵犯专利而申请禁令,专利作为遏制竞争对手的武器正在被使用,但同时被滥用的局面也开始浮现出来。而专利一旦被滥用,那么就将扼杀创新,阻碍整个产业的进步。

  

  “在IT领域,专利战并非个案,但苹果和三星之间的纠纷,却是第一次将知识产权当作遏制竞争对手的工具。”欧洲反垄断事务专员杰奎因·阿尔穆尼亚在调查苹果与三星的专利诉讼时首次公开表达了其对移动领域专利纷争的担忧之情,“标准化和知识产权,正在被当作工具而正遭到滥用——遏制竞争对手的发展,或者阻碍创新。”这一担忧的背景在于,欧盟在11月初表示就苹果与三星的专利大战展开调查,以确认是否采用了不正当的竞争手段而触犯了反垄断法。

  

  专利武器的被滥用,从一个侧面反映出“主动施予方”创新力和前进动力的不足,只能退而求其次地选择遏制竞争对手发展的竞争手法,而这显然与专利最初“保护创新、鼓励创新”的定位背道而驰。换句话说,“主动施予方”正在试图利用专利武器来垄断创新,阻碍整个产业迈上你追我赶式的前进之路。正如市场咨询公司Informa首席分析师Malik Saadi所说:“苹果和三星这样的专利纷争,正在扼杀手机以及接入设备的创新,令创新变得窒息。”该分析师强调,“当你发现企业热衷购买专利的动机,仅仅是用作法律武器来对抗其他竞争对手,那么必然就会扼杀创新;知识产权应当鼓励更多的分享和创新,而不能只是纯粹的一个法律工具。”

  

  客观来看,产业的整体发展,靠的是多家企业的持续性进步,而竞争则是进步所必需的最重要原动力。遏制竞争对手,本质上就是在回避创新,回避自己的发展和进步。从这个意义出发,非洲草原上的羚羊,无疑是今天的业界霸主们需要学习的榜样。因为每天晚上,羚羊闭上眼睛所想到的第一件事儿就是:明天早上,我要奔跑,我要跑得过最快的那只狮子。苹果也好,三星也罢,乃至其他耗费巨资储存专利的巨头们,与其纠结于“强词夺理”的专利纷争,不如让自己跑得更快……(

近日,工信部在全年工作会上介绍了通信业转型发展思路。部长苗圩说,工信部将推动实施“宽带中国”战略,争取国家政策和资金支持。宽带提速将作为明年工作的重点,并推动上网资费进一步下调。苗圩透露,宽带战略的目标是到2015年末,城市家庭上网带宽达到20Mbps,也就是可以同时传送两部高清电视节目,农村家庭上网带宽达到4Mbps。    “假宽带”引争议 网民“很受伤”  据DCCI互联网数据中心发布的《中国宽带用户调查》报告显示,中国网民使用的实际宽带下载速率低于运营商提供的名义宽带速率,是“假宽带”。该报告还指出,宽带费用方面,内地固网宽带用户上网1M带宽每月费用是美国的4倍、韩国的29倍、中国香港的469倍。  专业数据报告加上大众媒体的宣传,让“假宽带”顿时变成了网络热词。北京邮电大学教授力挺我国宽带并表示,国内网速属中等偏快,价格属中等偏低,实际网速达不到标定速度,是由分享带宽、线路传输、网络服务器等诸多因素造成的,属于正常现象。“假宽带”一说不符合事实。  在铁的数字和专家的辩驳面前,网民惊叹了,原来自己每天赖以生存的宽带竟然是“缺斤少两”的代名词!这怎能不让1亿多中国网民感到 “很受伤”?  “宽带”专利国内外对比分析  在中国知识产权网中外专利检索平台(http://59.151.93.244/)键入主题词“宽带”,共得出中国专利8173件,其中发明专利6140件,可见我国“宽带”相关专利并不少,并且颇具技术含量的发明专利占了很大比重。  我们再来对比一下国外“宽带”相关专利的申请情况。同样,在CNIPR检索平台(http://59.151.93.244/)键入主题词“broadband”(中文译文:宽带),笔者对专利总量按照国家和地区排行做了统计,结果如下表:  从上表可以看出,美国专利9725件,位居榜首,这也从一个侧面也反映了美国宽带技术的成熟。据报道,美国政府大力重视宽带事业,国家宽带计划曾提出10年发展目标:至少1亿美国家庭应能使用平价宽带,实际下载速率至少达100M ,实际上传速率至少达50M ;每个美国社区都应能获得至少1G的宽带服务。  位居第二的是中国,以8173件的专利总量紧随美国其后,可见在专利申请量和发明热情上我们虽稍逊美国,但在全球依然具备绝对的领先优势。  WIPO(世界知识产权组织)以3707的总量排名第三,当然它是个组织,我们可以姑且不谈。  排名第四的可谓是“宽带”领域杀出的一匹黑马,那就是韩国,总量3174篇。说到韩国,笔者不得不多花些笔墨,因为有数据显示,韩国是全球上网费用最低的国家,折算成1M 带宽每月费用仅为0.45美元,而中国则需要约13美元,是韩国的29倍。据悉,低廉的宽带价格得益于韩国宽带运营商的激烈竞争以及政府的调控政策。  宽带专利总量排行前几位的还包括了欧洲专利局和日本,申请量分别为2605和1533件。  可见,我国在宽带专利申请技术方面并不逊色,那么究竟是什么导致“假宽带”的诞生呢?  打破行业垄断 迫在眉睫  目前,国外许多国家已经把宽带作为一项社会福利,政府给予了很多的支持和投入。而在我国,宽带是由大的电力公司作为资源在经营,这势必带来差距。笔者认为,解决网速慢、网费高的问题,首先应该从制度入手,破除行业垄断,这其中就包含之前媒体大肆曝光的电信行业垄断问题。     网速和网费问题的关键不在技术,而在于垄断,道理很简单:市场缺乏竞争机制,必然导致消费者的呼声被忽视。由于缺少竞争,垄断企业不必更新网络技术,就可轻而易举地收取高昂的网费。而作为普通的网民,除了叹一声:忍了,我们别无选择,当然,唯一的选择就是你从此远离网络世界。  因此,如果只是承诺下调价格而不彻底打破行业垄断,恐怕也只是治标不治本。因此,请不要让降价提速变为垄断事实的遮掩工具。

来源:网络

(作者:,来源:)
温馨提醒:

当您的合法权益遭到侵害时,请冷静以待,可以通过咨询法律专业律师,咨询相关法律问题,走适宜的维权之路,这样才能最大程度保护您自身权益!

如果有法律问题,请拨打免费咨询热线:0574-83099995 我们及时为您解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