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知识产权保护企业联盟 > 联盟新闻 > 正文

中华春节符号落实国家十三五规划之五年规划

发布时间:2016-05-11 10:54商业秘密网手机版

  中华春节符号落实国家“十三五”规划之五年规划

  (暂行版)

  为促进春节传统文化的传承、弘扬、发展和繁荣,推动春节传统文化产业的发展,不断满足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和物质生活的需要,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下文简称“十三五”规划)、《中共中央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以及中共十八大、十八届三中全会、四中全会、五中全会精神,制定本发展规划,本规划期限为2016至2020年。

  第一章 基础坚实 春节传统文化及产业发展环境优化

  第一节 发展环境

  春节是指汉字文化圈传统上的农历新年,俗称“年节”,传统名称为新年、大年、新岁、过年,是中华民族最隆重的传统佳节,是年节体系民族生活的时间表。春节传统文化是人们在社会实践中逐步形成的关于春节的知识体系,它经过一代又一代的继承、创新、发展,逐渐形成的以中华民族民俗为重要内容的文化体系,是中国五千年文明的高度凝练。随着社会的进步,生活水平的提高,文化的发展,现在的“春节”,不仅仅指年度上的春节节日,而更多的是指中华民族传统民俗节日。春节文化,则多指中华民族传统民俗文化,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精神传承,是中国精神、中国力量的载体。

  近年来,由于受西方文化的侵蚀和影响,人们对圣诞节、情人节等“洋节”兴趣渐浓,而对春节等中华民族传统节日逐年变淡。近几十年,我国春节传统文化在“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指导思想下得到了较好的传承、发展和繁荣。一是我国春节传统文化得到了较好的继承,如戏剧、宗教文化等,得到了空前发展;二是兼容并蓄其他国家具有先进性和教育意义的文化;三是传统文化与互联网等现代信息技术相结合,加快了传播速度,扩大了传播范围;四是传统文化得到了很大的创新,春节传统文化新形式、新内容不断涌现;五是我国传统文化走出了国门,孔子学院遍布全球,中华民俗得到世界人们尊重。

  产生中华春节符号,传承和弘扬春节文化,不仅有助于国人对民俗文化、礼乐文化的进一步认识,也有助于增强文化自信和凝聚民族情感。

  随着春节传统文化的发展,我国传统文化产业也得到较快的发展。近几年,我国文化产业发展迅猛,从2004年到2010年,文化产业增加值就从3440亿元,增加到11052亿元,突破了万亿元,成为国民经济新的增长点,这在产业发展史上是个奇迹。在增长的速度上,2010年是个分水岭,之前年份文化产业增加值的年均增量在千亿元上下,但其之后年份的年均增量都超过了两千亿元,在2010-2013年期间,各年增量分别为2266亿元、2427亿元、2555亿元和2010亿元。在占GDP的比重上,2004年只有2.15%,但在2011-2013年期间就分别达到3.28%、3.48%和3.42%,在国民经济发展中占居举足轻重的地位。

  第二节 发展基础

  习近平、李克强等党和国家领导人非常重视我国传统文化的发展,在不同场合多次提到传承和发展中华传统文化的意义,把发展传统文化提升到国家战略的层面。为传承、弘扬和发展春节传统文化,于2014年,由中国对外文化交流协会、中华炎黄文化研究会、中国广播电影电视报刊协会、东方华夏文化遗产保护中心主办,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部外联局、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中国广电艺术网、中国新闻社、世界华文媒体合作联盟支持,国际儒学联合会、国际亚细亚民俗学会、中实会祥(北京)春节文化传播有限公司等20个国际组织、协会组织、企事业单位协办共同组建了中华春节符号全球征集活动组委会。组委会做了多方面的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就,为继续推动春节传统文化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一是成立了中华春节符号全球征集活动组委会,国家领导人许嘉璐、顾秀莲、孙孚凌等同志任名誉主席,文化部时任部长蔡武任主席、副部长丁伟任副主席,以及周和平、潘震宙、孙晓华等同志担任组委会重要职务,组织领导组委会宣传、弘扬和发展春节传统文化。

  二是在全球征集中华春节符号和中华“春节吉祥物”。2015年2月,组委会在成千上万个应征作品中评选出了中华春节符号,2016年1月,组委会又评选出了中华“春节吉祥物”。

  三是大力宣传春节传统文化。组委会开展了“走进高校”、“走进博览会”、“走进社区”、“走进博物馆”等走进系列活动,在全国5个省的5个市宣传春节传统文化;召开了中华春节符号专家媒体高端对话暨“春节符号”形象大使·十大新闻评选活动,利用现代媒体大力宣传中华春节传统文化;创办了《春节》期刊、在《中国新闻》杂志设中华春节符号专刊、创建网站,系统介绍全国各地、各民族的春节传统文化。遴选出了山西平遥、吉林白城、江西景德镇、江苏苏州为中华春节符号首批推广基地,从不同地域、不同特色宣传推广中华春节符号。

  四是积极推动春节传统文化“走出去”。组委会与“欢乐春节”活动,“一带一路”、“冬奥会”、“南南合作”等国家战略平台对接,与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欧盟、非盟等国际组织建立了合作关系,在美国、澳大利亚、新西兰、新加坡等国家华侨集聚区开展春节传统文化的宣传活动。

  第二章 转变思想 开启春节传统文化发展新局面

  第一节 指导思想

  全面贯彻党的十八大、十八届四中全会、五中全会精神,坚持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和习近平系列讲话精神为指导,以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为方向,紧紧围绕《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确定的传统文化发展的各项目标任务和当前文化体制改革的重点,继承、弘扬和发展春节传统文化,推动春节传统文化产业发展。

  以“大众创新,万众创业”为纲,大力培育传统文化元素生产经营企业,打造春节传统文化发展平台、春节符号小镇、示范基地、产业园区等重点工程建设,发展传统特色文化产品产业链和产业集群,扶持重大春节传统文化宣传、生产、经营活动,推动春节传统文化和产业又好又快发展,全面提升春节传统文化产业综合实力和市场竞争力,将春节传统文化产业培育成国民经济新的增长点。加强我国春节传统文化国际交流与合作,促进春节传统文化和产业“走出去”,增强国家文化软实力。

  第二节 基本原则

  春节传统文化和产业的发展,需坚持以下基本原则。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导向、为社会主义、小康社会建设服务的方向。以服从和服务于经济建设为中心,不断调整和优化春节文化产业结构,促进春节传统文化产业内部各行业、文化产业与其他产业以及各地区文化产业之间跨界与融合,形成具有有引领中国文化产业发展的春节文化产业模式。

  ——坚持传承和创新相结合。积极鼓励知识创新、技术创新,依靠科技进步,努力提高文化产品的科技含量,用现代技术升级传统文化产品和服务,增强传统文化和产业的发展活力,实现文化产业的跨跃式发展。

  ——坚持春节传统文化繁荣和产业发展并举。加强春节传统文化的宣传,弘扬传承传统文化。加快产业园区、春节符号小镇、生产基地、展览场馆、发展平台等重大工程项目建设,增强春节传统文化产业整体实力和竞争力。

  ——坚持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相统一。为市场提供春节文化产品,发展春节传统文化产业,获取最大的社会效益和最佳的经济回报。

  ——坚持内外并举,坚持走中国特色文化发展道路。贯彻实施“一带一路”国家战略,立足民族文化资源和国内文化市场,兼容并蓄世界优秀文化传统,加强春节传统文化的国际交流与合作,利用春节这个优秀文化资源,积极参与国际文化市场竞争,增强中华传统文化在国际上的影响力。

  第三节 主要目标

  到2020年,春节传统文化及产业发展的总体目标是:

  全面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中关于传统文化发展的各项规划;在全球范围内建设10个春节符号小镇和100个各具特色的春节符号主题馆,在全球范围内宣传推广春节传统文化,春节传统文化走进学校、深入社区、影响国外华侨区;启动建设10个传统节庆文化旅游景区,建设5个“春节符号”文化博物馆展示春节文物,增强春节传统文化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的能力,提高人民对传统文化生活的满意度;建设10个“春节符号”文化商品研发中心,春节传统文化的创新能力和整体实力明显提高,传统文化与新媒体、互联网、新科技等结合能力增强;在全国建设10个“春节符号”商品生产基地,使春节传统文化产品更加丰富,更好地保障和满足人民群众基本文化生活的需要;中华春节传统文化和产业“走出去”,春节传统文化在世界上的影响力不断扩大,春节传统文化产品在国际市场的竞争力增强,其水平与我国的经济实力、国际地位相适应。

  其中,在2016-2020年期间,春节传统文化及产业各年度发展目标规划如下。

  2016年春节传统文化及产业发展的目标是:筹建中华春节符号全球推广委员会,领导春节文化宣传推广;在全国范围内建设1个春节符号小镇和15个各具特色的春节符号主题馆,在全国范围内宣传推广春节传统文化,春节传统文化走进学校、深入社区;启动建设2个传统节庆文化旅游景区,建设1个“春节符号”文化博物馆;筹备建设春节产品电子交易中心,春节商品网络交易有所突破;建设2个“春节符号”文化商品研发中心,春节产品研发能力增强;在全国建设3个“春节符号”商品生产基地,使春节传统文化产品更加丰富;在马达加斯加建设产业综合园区,推动中华春节传统文化和产业“走出去”。

  2017年春节传统文化及产业发展的目标是:在全国范围内建设3个春节符号小镇和25个各具特色的春节符号主题馆,布局合理,在全球范围内宣传推广春节传统文化,春节传统文化走进社区和国外华侨区;建设3个传统节庆文化旅游景区,建设2个“春节符号”文化博物馆;春节产品电子交易中心基本建设,春节商品网络交易额达到5000万规模;建设3个“春节符号”文化商品研发中心,春节产品研发能力进一步增强;在全国建设3个“春节符号”商品生产基地,使春节传统文化产品生产能力进一步增强;建设春节文化国际促进中心,推动中华春节传统文化和产业进一步“走出去”。

  2018年春节传统文化及产业发展的目标是:在全球范围内建设4个春节符号小镇和30个各具特色的春节符号主题馆,在每个省至少建设1个主题馆,春节传统文化重点走进少数民族区和国外华侨区;建设3个传统节庆文化旅游景区,建设1个“春节符号”文化博物馆;春节产品电子交易中心完全建成,春节商品网络交易额达到8000万规模;建设3个“春节符号”文化商品研发中心,具有较强的春节产品研发能力;在全国建设3个“春节符号”商品生产基地,地理布局比较合理;在东南亚地区建1个春节产业综合物流园区,推动中华春节传统文化和产业进一步“走出去”。

  2019年春节传统文化及产业发展的目标是:在全球范围内建设2个春节符号小镇和30个各具特色的春节符号主题馆,在每个省和重要市至少建设1个主题馆,春节传统文化走进全国各地和国外华侨区;建设2个传统节庆文化旅游景区,大力发展传统文化旅游;建设1个“春节符号”文化博物馆,参观人数达到500万人次;春节产品电子交易中心功能完善,春节商品网络交易额达到1亿元规模;建设2个“春节符号”文化商品研发中心,春节产品研发能力完全满足生产需要;在全国建设1个“春节符号”商品生产基地,每个生产基地发展较好,总产值达到2亿元;在澳洲建1个春节产业综合物流园区,中华春节传统文化在国际上具有重要影响力,春节产业发展水平与我国经济实力相适应。

  第三章 传承弘扬 促进春节传统文化大繁荣

  第一节 春节传统文化和产业的重要内容

  中华春节传统文化是指与春节节庆相关的文化传统。我国民族较多,各地、各民族的春节传统文化大体相同,主要有祈福文化、忠孝文化、和谐文化、祭祀文化、宗教文化、礼仪文化、饮食文化、道德文化、娱乐文化、庆祝文化等;但不同民族也有自己的民族春节传统文化,如蒙古族的赛马比赛、藏族的“跳神会”、东乡族的打土仗等,也要得到大力发展。

  春节传统文化产业,是指生产经营春节传统文化产品的集合体。春节传统文化产业,生产经营的产品非常多,主要包括文化艺术类、食品类、农产品类、酒品饮料类、服装饰品类、礼品类、陶瓷类、祭祀用品类、宗教活动用品类、节庆用品类等数个大类,其中每个大类中又包含数个小类。

  第二节 搭建春节传统文化传播组织平台

  贯彻落实《十三五规划》(第六十八章第六节)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的相关内容,“深化公益性文化单位改革。推动文化企业建立有文化特色的现代企业制度。健全国有文化资产管理体制。降低社会资本进入门槛,鼓励非公有制文化企业发展。”改革完善春节传统文化管理体制,搭建春节传统文化传承、弘扬和发展组织平台。

  一是组建中华春节符号全球推广委员会和中华春节符号品牌产业联盟。产业联盟是由文化企事业单位、行业组织、自然人等自愿组成的全国性、专业性、会员制的民间联盟组织。它致力于推动中华传统春节文化的传播、继承、弘扬和发展;促进政府机构、社团组织、企事单位之间合作;为春节传统文化发展集结企业和社会资源,提供现代高端服务。

  二是组建中华春节符号文化艺术联合会。联合会是从事文化艺术研究、创作、传播和艺术品制作等工作的企业、单位或组织组成的协会组织机构。联合会的宗旨是开展公益性文艺活动,通过集聚各会员单位以及其他单位的人力、物力、资金,以及技术等资源,推动春节文化艺术活动的有效开展,促进春节传统文化艺术的发展。

  三是组建国际合作促进中心。国际合作促进中心由国内外政府组织、协会组织和相关涉外企业组成,在全球华人社区开展与春节有关的文化艺术活动,加强国际传统文化的交流与合作,让全球华人共同分享春节传统文化。

  第三节 加强春节传统文化的宣传推广

  贯彻落实《十三五规划》(第六十七章第三节)关于传承发展优秀传统文化的相关内容,“构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体系,实现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广泛开展优秀传统文化普及活动并纳入国民教育,继承五四运动以来的革命文化传统。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振兴传统工艺,传承发展传统戏曲。发展民族民间文化,扶持民间文化社团组织发展。”大力开展春节传统文化各种宣传活动,传承、弘扬春节传统文化。

  一是继续开展中国传统节日系列符号的征集活动。建立起以“春节符号”为龙头包括传统节日(元宵节、端午节、中秋节)符号、少数民族节日符号、地域文化活动符号在内的符号系列,并征集春节主题歌。

  二是开展多种形式的艺术活动宣传春节传统文化及中华春节符号,如谱写春节主题曲并广泛颂唱、编排与春节相关的舞台剧等。

  三是创作文学作品宣传春节传统文化,如编撰《春节传统文化大典》、《春节民俗文化》等文学作品,介绍各地方、各民族春节传统文化历史渊源、文化内容和文化形式;出版春节文化主题儿童系列丛书;开展春节传统文化全国征文比赛和幼儿绘画比赛等,在青少年中宣传春节传统文化,建设中华春节符号网站。

  四是继续发挥中华春节符号推广基地作用,建立以中华春节符号为代表的了解中华传统文化的“窗口”,拓展宣传空间,充实活动内容,提高推广效果。

  五是开展系列社会活动广泛宣传春节传统文化及中华春节符号,如开展“春节符号”走进街道社区、走进旅游区和企业,与“欢乐春节”合作在国外开展文艺汇演等活动。

  六是通过向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申请春节非物质文化遗产,向世界宣传中华春节传统文化及中华春节符号。

  七是通过建立春节博物馆(园),展出与春节有关的文物、典籍等,进行春节传统文化的深度宣传展示。

  八是通过影视剧等文化艺术的创作,弘扬传统年文化。拍摄以56个民族及各省市为题材的《春节》记录片;以中华春节吉祥物--年娃、春妮为主题开发创作动画片,而后是春节题材电影的拍摄;编撰出版中华春节符号及传统文化教科书。

  九是加强媒体宣传。出版春节传统文化相关刊物,如《春节》、《春节符号》等期刊,刊发传统文化研究专家、文化艺术名人等人士关于春节传统文化的高质量学术研究成果、著作,宣传春节传统文化;利用现代媒体,如电视、互联网络等,在国内外广泛宣传春节传统文化。

  第四节 大力发展春节传统文化艺术

  贯彻落实《十三五规划》(第六十七章第四节)关于深化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的规划,“发挥重要传统节日、重大礼仪活动、公益广告的思想熏陶和文化教育功能。深入开展惠民演出、艺术普及等活动。”加大力度发展春节传统文化艺术。

  一是大力发展春节文化舞台艺术。以传统的春节舞台艺术,如京剧、黄梅戏、相声、杂技等各地方戏剧为基础,融入现代技术,如舞台技术、灯光技术等,发展具有现代气息的传统舞台艺术。

  二是发展春节传统艺术。促进春节传统艺术,如春联、灯笼、剪纸等艺术的发展,丰富人们春节节日文化。

  三是大力开展春节文娱活动。大力开展我国形式多样、丰富多彩的地方春节节庆民俗文娱活动,如舞龙狮、社戏、踩高跷、冰灯会等。

  四是引导宗教活动。庙会、宗教祭祀、祈福等是我国一些地方春节民俗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如沈阳皇寺庙会、北京地坛庙会、上海城隍庙会、南京夫子庙会这四大著名庙会,闻名国内外。引导、协助民间组织有序搞好相关活动,赋予传统民俗现代气息和更积极的思想精神,提升其影响力。

  第五节 创新春节现代文化艺术

  贯彻落实《十三五规划》(第六十八章第一节)关于繁荣发展社会主义文艺的规划,“扶持优秀文化作品创作生产,推出更多传播当代中国价值观念、体现中华文化精神、反映中国人审美追求的精品力作。鼓励内容和形式创新,支持文艺院团发展,加强排演场所建设。”(第六十八章第三节)关于加快发展现代文化产业的规划,加大传统文化创新力度,“加快发展网络视听、移动多媒体、数字出版、动漫游戏等新兴产业,推动出版发行、影视制作、工艺美术等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推进文化业态创新,大力发展创意文化产业,促进文化与科技、信息、旅游、体育、金融等产业融合发展。”促进传统艺术与现代艺术的有机结合,产生新形式、新内容的春节现代艺术。

  一是举办春节传统文化晚会。以春节传统文化为主要内容,以传统和现代文化艺术为主要形式,在春节期间各电视台、广播电台、互联网络举办春晚和青少年春晚等文艺晚会。与央视春晚节目组合作,策划运作好2017年央视春晚,也与一些地方卫视联合举办春晚。

  二是创作动漫片。以中华春节吉祥物、春节符号为人物形象,以春节相关神话故事为故事情节,创作动漫片和春节影视作品。

  三是拍摄纪录片。组织中央电视台、各省市文化厅、各地方电视台等部门密切合作,由国内著名导演、制片人、摄影师、春节传统文化专家等人组成的专业水平较高的宣传纪录片制作团队。在全国各地、海外拍摄春节传统文化纪录片。

  四是编排新型舞台剧。以春节符号为标识,以春节传统文化为内容,以春节传统故事为情节,以现代艺术为主要形式,创新舞蹈、电视剧、小品、戏曲、话剧、歌剧、魔术等现代舞台剧,国内外广泛演出。

  五是开展现代形式的春节节庆活动。引入新观念、采用新技术、创造新形式,开展新模式的春节节庆活动,如举办春节烟火表演、灯光表演、春节体育赛事等,以现代方式庆祝传统节日。

  第六节 加强重大工程和重点项目建设

  贯彻落实《十三五规划》(第六十八章第二节)关于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完善公共文化设施网络,加强基层文化服务能力建设。加快公共数字文化建设。加强文化产品、惠民服务与群众文化需求对接。鼓励社会力量参与公共文化服务。”(第六十八章第五节)关于加强网络文化建设,“实施网络内容建设工程,丰富网络文化内涵,鼓励推出优秀网络原创作品,大力发展网络文艺,发展积极向上的网络文化。创新符合网络传播规律的网上宣传方式,提升网络舆情分析和引导能力。”加强重大项目建设。

  一是筹建春节博物馆(园)。用以收集、典藏、陈列各民族、各地方、各时代与春节相关的文物、资料、典籍、艺术品等珍品,以及与春节有关的祭祀器、服饰等物品,以此继承、弘扬和发展中华春节传统文化。

  二是建立中华春节符号儿童主题馆。在儿童主题馆里面开展中华春节符号征文比赛、绘画比赛、中华传统文化讲演、春节文学作品创作等主题活动,使中华传统文化得到更好的传承。

  三是加强重大工程和传统文化网络宣传重点项目建设。实施传统文化网络宣传工程建设,完善公共文化设施网络,加强重大春节文化项目建设,加强基层春节文化服务能力建设,增强春节传统文化发展能力,保障人民基本文化权益。

  第七节 加强春节文化的国际交流与合作

  贯彻落实《十三五规划》(第六十九章第一节)关于拓展文化交流与合作空间的规划,“推动政府合作和民间交流互促共进,增进文化互信和人文交流。支持海外侨胞开展中外人文交流。鼓励文化企业对外投资合作,推进文化产品和服务出口,努力开拓国际文化市场。”(第五十一章第三节)关于共创开放包容的人文交流新局面的规划,“广泛开展教育、科技、文化、体育、旅游、环保、卫生及中医药等领域合作。构建官民并举、多方参与的人文交流机制,互办文化年、艺术节、电影节、博览会等活动,鼓励丰富多样的民间文化交流。”加强春节传统文化的国际交流与合作。

  一是加强与国际组织和世界各国的合作。与联合国、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欧盟、非盟以及各国驻中国大使馆合作,向世界各国华人华侨推广春节传统文化,在世界范围展示中国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与世界华文媒体合作联盟、国际儒学联合会、国际亚细亚民俗学会等国际组织合作,将春节传统文化、“春节符号”品牌和春节产品推向世界各地华人华侨。

  二是配合“欢乐春节”等活动。推动中华春节传统文化走向世界,重点走进美国、英国、加拿大、澳大利亚、新加坡、马来西亚等国家的华人社区,让世界了解中国春节饮食、祭祀、礼节、民俗等文化。同时,也根据国际市场的需求,积极组织适销对路的春节特色外向型产品的生产、销售企业,分批跟随“欢乐春节”活动到相关国家和地区,配合“欢乐春节”活动开展产品展销活动,展示、推介、交易春节特色产品,让春节特色产品随“欢乐春节”走向世界各地。

  三是继续配合“四海同春”“五洲同春”活动与“一带一路”、“南南国际合作组织”、“冬奥会”、“里约奥运会”等战略平台,有效对接和合作,并借助这些平台,疏通国际渠道、强化国际宣传、为企业“走出去”战略提供专业服务。

  第四章 创新机制 推动春节文化产业大发展

  第一节 大力培育经营主体

  贯彻落实《十三五规划》(第六十八章第三节)关于“推动文化企业兼并重组,扶持中小微文化企业发展”的规划,加强市场主体的培育。

  大力发展春节传统文化产业内各行业的“行业龙头企业”和各地区的“地区龙头企业”,采取切实有效的财政、金融和政策措施扶持“行业龙头企业”和“地区龙头企业”的发展和壮大。以“龙头企业”为核心,集结各方资源,组织相应企业,组建“行业联盟体”和“地区联盟体”,在联盟体内以“龙头企业”标杆,加强资源整合、加强管理创新、完善运作流程,大力培育“产权明晰化、管理规范化、运作流程化、制度现代化”的春节传统文化产品经营企业和市场主体。

  鼓励规模经营和专业化协作,促进春节文化产业各行业形成适合自身特点的组织结构,对规模经济效益显著的行业,形成以若干大型企业(集团)为主体的市场结构。鼓励打破地区、部门分割,通过兼并、联合、重组等形式,形成一批跨地区、跨部门、跨所有制乃至跨国经营的大型文化企业集团。国家集中培育几个具有导向性、规模化、拥有自主知识产权、主业突出、核心能力强的文化企业集团,如演出集团、旅游集团、科技集团、金融集团、艺术品经营集团等。充分调动各方积极性,大力发展各类“专、精、特、新”的中小型春节文化服务企业。

  第二节 大力推动春节传统文化产品化

  中华春节符号标识、春节吉祥物、春节特色产品是艺术品,是对中华春节传统文化艺术化的象征物,需要进行产品化。2016年上半年重点推动以下几类产品的研发与生产:一是春节符号拜年题材、祈福题材、平安题材瓷器、生活用瓷等,二是真丝系列,包括男、女款的方巾、长巾、睡袍、睡衣套装、旗袍,真丝双面秀;三是茶叶系列,包括浮梁红茶、碧螺春绿茶、碧螺春红茶、碧螺春红茶饼;四是食品系列,包括苏式糖果、苏式茶点、苏式调料;五是扇子系列,包括男扇、女扇、团扇;六是苏州核雕三款;七是紫砂壶二个系列;八是白酒二个系列;九是苏州泥人年娃、春妮造型8个;十是T恤三个系列;十一是笔记本二款;十二是名信片、书签各一款;十三是手提袋二款;十四是春节符号车挂;十五是春节符号剪纸三款;十六是春妮、年娃储蓄罐,等等。2016年下半年开始将在其他品种进行规模生产。

  第三节 大力发展产业链和产业集群

  贯彻落实《十三五规划》(第二十四章第一节)关于促进生产性服务业专业化的规划,“以产业升级和提高效率为导向,发展工业设计和创意、工程咨询、商务咨询、法律会计、现代保险、信用评级、售后服务、检验检测认证、人力资源服务等产业。”(第二十三章第三节)关于构建新兴产业发展新格局的规划,“推动新兴产业链创新链快速发展,加速形成特色新兴产业集群。”大力发展春节传统文化产业链和产业集群。

  一是大力发展春节商品全产业链。通过打造中华春节符号品牌产业联盟、“行业联盟体”和“地区联盟体”,将春节产品生产经营企业组织起来,建立起“共同参与、团结协作、收益共享”的合作平台体系,集聚这些企业的优势资源,其中包括政府资源、社会公共资源、人力资源、资金资源,以及国际资源等,构建春节产品从研发、生产、流通、购销、消费一体化的全产业链,实行全产业链经营。鼓励各成员企业选择产业链上相应环节,专业化生产经营,从而帮助提高企业的经营能力和市场竞争力。

  二是大力发展春节商品产业集群。在全国各地,选取传统文化发展领先地区,如山西平遥、吉林白城、江西景德镇、浙江义乌、江苏苏州、山东临沂等地区,建立集春节商品生产、研发、批发一体的春节商品生产研发基地,并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形成产业集群。

  三是大力发展春节商品知名品牌。以中华春节符号品牌产业联盟、“行业联盟体”和“地区联盟体”为主体,要求春节商品生产经营单位严把质量关,提高产品质量和消费安全感,企业走诚信经营之道路,确保消费者的合法权益,打造春节商品“高档商品、消费安全、诚实信赖”的品牌形象,提高产品的品牌知名度和诚信度,以品牌为核心竞争力,实行品牌化经营,共同打造有品格、有品质、有品牌、具有国家高度和国际视野的文化符号。

  四是提供多样化、一体化、高端现代化服务。通过中华春节符号品牌产业联盟、“行业联盟体”和“地区联盟体”,为春节商品生产经营企业提供原料配送、产品研发、供应链管理、资源共享、互助发展等现代化生产服务。通过商品电子交易中心平台,为商品生产经营企业提供商品线上交易、货物配送、信息共享、资金融通、战略制定、经营管理咨询等一体化、综合性、专业化的现代高端服务,促进产品生产经营企业更好地经营和更快地发展。

  第四节 健全现代市场体系

  贯彻落实《十三五规划》(第六十八章第六节)关于健全现代文化市场体系的规划,“健全现代文化市场体系,落实完善文化经济政策。”(第二十六章第二节)关于加快多领域互联网融合发展的规划,“组织实施‘互联网+’重大工程,加快推进基于互联网的商业模式、服务模式、管理模式及供应链、物流链等各类创新,培育‘互联网+’生态体系,形成网络化协同分工新格局。促进“互联网+”新业态创新,鼓励搭建资源开放共享平台。推动互联网医疗、互联网教育、线上线下结合等新兴业态快速发展。”大力发展春节传统文化产品交易市场体系。

  一是建设春节商品会展市场。在全国各地举办会展,开展春节商品展销活动;与大型互联网合作,开发必要的产品展示和销售网络系统,在网络上开展虚拟的商品展销活动,打造永不闭幕、四季常青的商品展销会。

  二是建设网上商品交易市场。建设春节符号商品交易中心等商品现代交易平台,采用互联网络、运用电子交易技术进行产品挂牌、竞价交易。

  三是大力发展商品线下交易市场。在全国各地建设春节传统文化多功能馆,既是春节传统文化商品推广基地,又是展示中心,更主要的是春节商品销售中心,大力开展春节商品的直销、代销、代理、包销、拍卖和展卖。

  四是完善春节商品交易市场体系。发展春节商品传统与现代交易方式相结合、线上与线下交易相结合、商品展示与销售相结合、零售和批发相结合的现代市场体系。

  第五节 建设产业发展平台

  贯彻落实《十三五规划》(第二十四章第一节)关于促进生产性服务业专业化的规划,“引导生产企业加快服务环节专业化分离和外包。建立与国际接轨的生产性服务业标准体系,提高国际化水平。”大力建设春节传统文化产业发展平台,开展产品生产性现代服务。

  一是春节商品电子交易中心。春节商品电子交易中心是采用B2C模式、以电子化交易方式为主、开展春节商品现货交易的第三方平台。交易中心不仅要为市场参与者提供专业化、高效的商品交易服务,而且还需围绕商品现货交易为市场参与者提供货款结算服务、商品交收服务、仓储服务、运输代理服务,以及商品供应链金融、商品信息等服务。

  二是举办春博会及网络春博会。与各个地方政府机关或行业组织合作,共同搭建平台,组织春节产品生产经营举办博览会,展览、销售具有春节特色的产品。在博览会发展到一定程度,取得一定经验之后,利用互联网技术,实施“互联网+”战略,在网络上举办春节商品博览会,并在互联网上以3D图像方式展销联盟成员企业的春节商品。

  三是春节商品研发中心。以春节产品研发机构、产品设计单位为核心,共同成立春节商品研发中心,研发、设计种类更多、品质更高、消费更安全可靠的文化艺术和饮食产品等等。

  第六节 大力建设产业园区和生产基地

  贯彻落实《十三五规划》(第五十一章第二节)关于畅通“一带一路”经济走廊的规划,“推动中蒙俄、中国—中亚—西亚、中国—中南半岛、新亚欧大陆桥、中巴、孟中印缅等国际经济合作走廊建设,推进与周边国家基础设施互联互通,共同构建连接亚洲各次区域以及亚欧非之间的基础设施网络。加强能源资源和产业链合作,提高就地加工转化率。建设上合组织国际物流园和中哈物流合作基地。积极推进‘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战略支点建设,推动共建产业集聚区。构建国际物流大通道,加强重要通道、口岸基础设施建设。”大力建设春节传统文化产业综合园区和商品生产基地。

  一是加强春节商品生产基地建设。在全国各地,选取传统文化发展领先地区,如山西平遥、吉林白城、江西景德镇、江苏苏州、浙江义乌、山东临沂等地区,建立集春节商品生产、研发、批发于一体的春节商品生产研发基地。

  二是农产品生产基地建设。在吉林、黑龙江、山东等农产品主产省建设优质农产品生产基地,建立从“田间”到“餐桌”农产品全产业链和农产品质量可追溯体系,提供优质农产品和有机食品。

  三是建设春节文化产业综合园区。在春节商品集中生产、物流、销售地区附近,建设集加工、仓储、运输等多功能于一体的产业综合园区,春节商品实施产业链式经营。

  四是建设中外合作产业综合园区。在非洲的马达加斯加等国家产业综合园区,促进中外文化交流、经济技术合作、项目共建、商品贸易发展。将园区建设成为“产业集聚区”、“项目对接点”、“投资示范区”、“文化交流窗”,成为我国产业“走出去”基地和“桥头堡”。

  第七节 合理布局春节传统文化产业

  为了更好地促进春节传统文化产业在全国范围内全面、均衡发展,需合理布局春节传统文化和产业的重点项目、重要平台和产业园区建设。

  一是按照“条、块、点、少、区、特、侨”的要求布局重点项目、重要平台和产业园区的建设。“条”是指按照行业发展要求进行布局;“块”是指按照地方块状区域进行布局;“点”是按照个性化产品发展要求进行布局;“少”是指按照少数民族区域进行布局;“区”是指按照地域传统庆典活动区进行布局;“特”是指按照现代特色节庆区域进行布局;“侨”是指按照华人华侨集中区域进行布局。

  二是加强重点项目、重要平台和产业园区布局的地区规划。拟在山西平遥、山东临沂、浙江杭州、北京延庆、广西巴马、四川成都、陕西西安、江西景德镇、江苏苏州、浙江宁波建设10个“春节符号”小镇;在江苏、江西、山西、北京、东北、陕西、华东等地建设5个春节文化博物馆;在全球建设100个主题馆;在北京、景德镇、苏州、杭州、西安、成都、重庆、天津、上海、广州建设10个春节文化商品研发中心;在平遥、宁波、景德镇、苏州、杭州、北京、济南、西安、太原、成都等地建设10个春节商品生产基地。

  第八节 推动春节产品“走出去”

  贯彻落实《十三五规划》(第五十一章第一节)关于健全“一带一路”合作机制的规划,“围绕政策沟通、设施联通、贸易畅通、资金融通、民心相通,健全“一带一路”双边和多边合作机制。建立以企业为主体、以项目为基础、各类基金引导、企业和机构参与的多元化融资模式。加强同国际组织和金融组织机构合作,吸引国际资金共建开放多元共赢的金融合作平台。”(第六十九章第一节)关于拓展文化交流与合作空间的规划,“鼓励文化企业对外投资合作,推进文化产品和服务出口,努力开拓国际文化市场。”大力推动我国春节产品生产经营企业及产品“走出去”。

  一是大力开展春节商品的国际贸易。贯彻实施“一带一路”国家发展战略,加强与沿线国家的交流与合作,促进春节商品出口到相关国家或地区。

  二是促进我国春节商品生产经营企业“走出去”。推动我国春节商品生产经营企业到美国、澳大利亚、新西兰、新加坡,以及一些非洲国家、东南亚等华人比较多的国家或地区,利用我国的技术、机械设备、劳动力成本等优势,与当地政府或企业合作,建设生产工厂、产品制造基地或销售中心,生产销售春节商品,推动我国春节产品企业“走出去”。

  第五章 高度融合 实现春节传统文化和产业的协调发展

  第一节 春节传统文化引领文化产业发展

  春节产品是带有春节传统文化烙印的产品,春节文化传统影响了人们生产和消费春节产品的种类、数量和质量,有什么样的文化传统,就需要生产和消费什么样的春节产品来体现这种传统。要强化春节传统文化引领春节产品的消费和春节传统产业的发展。

  第二节 春节文化产业发展奠定文化繁荣的基础

  文化是上层建筑,产业是基础,春节传统文化产业发展为春节传统文化发展提供经济支持。发展春节传统文化产品、创新春节产品,丰富春节文化内涵,提升春节文化层次,发展春节新文化。科技发展,社会进步和外来文化的影响,推动春节传统文化与时俱进发展。

  第三节 推动春节传统文化与春节产业融合发展

  春节传统文化引领文化产业发展;春节产业发展为春节传统文化发展提供强劲支撑和推动力,两者之间互相支撑。促进春节传统文化与春节文化产业协调、融合、互进发展。

  第六章 创造条件 保障春节传统文化及产业稳定发展

  第一节 加强组织领导

  加强中华春节符号全球推广委员会的组织建设,进一步提高对春节传统文化发展重要性的认识,建议政府把春节传统文化发展摆在比较重要的位置,纳入到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规划中。加强有关职能部门之间的合作,协调各方面关系,建立统筹协调机制,鼓励和支持群众团体和社会组织开展各类春节传统文化活动。推进春节文化行业协会建设,充分调动人民群众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形成春节文化建设合力,形成共同推进春节文化发展的良好格局,及时解决重大问题,为春节传统文化发展提供强有力的组织保障。

  第二节 加强资金支持

  贯彻落实《十三五规划》(第十七章第四节)关于深化投融资体制改革,“进一步放宽基础设施、公用事业等领域的市场准入限制,采取特许经营、政府购买服务等政府和社会合作模式,鼓励社会资本参与投资建设运营。完善财政资金投资模式,更好发挥产业投资引导基金撬动作用。”(第十章第二节)关于扩大有效投资的内容,“更好发挥社会投资主力军作用,营造宽松公平的投资经营环境,鼓励民间资本和企业投资,激发民间资本活力和潜能。充分发挥政府投资的杠杆撬动作用,加大对公共产品和公共服务的投资力度。”多方筹集资金等资源,加大投资力度。

  一是建议政府进一步加大公共财政对春节传统文化及产业发展的投入力度。建立财政投入机制,完善传统文化投入专项资金制度。加大各级财政对重大春节传统文化产业项目、生产基地和重点春节传统文化推广基地、综合园区建设的投入力度。

  二是成立春节传统文化发展公益基金会。向春节传统文化产业内企业,同时也向社会公众、社会企业、文化艺术单位、事业组织公开募集资金,并向政府申请专项资金,形成传统文化发展公益基金,主要促进中华传统文化和产业发展方面的投资和支出,如春节博物馆(园)的建设、代表性推广基地建设、佛教文化的发展、传统文化国际交流等。

  三是建议政府建立多元化投入机制。完善公益捐赠和赞助优惠政策,鼓励支持企业和企业家通过冠名、捐款捐物等形式,资助春节传统文化及产业发展。进一步发挥财政资金和基金的杠杆作用,通过财政对春节传统文化产业发展的战略投资,带动社会投资,引导、吸收民间资本和社会资本参与春节传统文化和产业投资。

  第三节 促进企业合作

  树立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理念,建立以春节题材为龙头的传统文化及产业企业之间的合作机制,促进企业之间在宣传、生产、研发、物流、产品销售等方面的综合性合作,优胜劣汰,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作用,加强物质、资金、人才等资源的共享、共营、共赢,科学合理有效配置,提高资源利用效率,提高企业发展质量。

  第四节 保护知识产权

  通过“春节符号”系列活动的开展、系列产品的出现、影视衍生的面市、价值营销的导入,线上线下交易更加活跃,著作权、商标权、专利权、商业秘密等知识产权的保护显得更为重要。

  通过“商业秘密网”等知识产权保护平台,大力宣传知识产权政策法规,积极引导广大企业知法守法,有效规范合法使用经营行为,依法保护知识产权合法权益。

  中华春节符号全球征集活动组委会

  中华春节符号全球推广委员会

  2016年3月

(作者:春节符号,来源:春节符号)
商业秘密网
温馨提醒:

当您的合法权益遭到侵害时,请冷静以待,可以通过咨询法律专业律师,咨询相关法律问题,走适宜的维权之路,这样才能最大程度保护您自身权益!

如果有法律问题,请拨打免费咨询热线:0574-83099995 我们及时为您解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