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关于我们 > 新闻资讯 > 正文

企业竞争不能尽失“道德的血液”

发布时间:2015-05-10 18:54商业秘密网

    蒙牛集团20日就“蒙牛集团策划了圣元奶粉性早熟事件”、“有蒙牛集团高管已被公安机关拘留”发表声明表示,蒙牛集团从未策划参与实施任何与“圣元奶粉性早熟”有关的活动,公司高管都在正常工作,集团已就此事向公安部门报案。但该声明并未提及近期报道中与伊利相关的部分内容。

  而另据10月20日伊利集团晚间发来说明,称蒙牛乳业儿童奶负责人安勇、北京博思智奇公关顾问有限公司赵宁、郝历平、马野等4人已于近日被检察机关正式批捕,李友平、张明2人网上追逃。伊利对于此事件不做评价。(详见今日本报A02版)

  想必,该起事件恐怕不会因为蒙牛、伊利双方各自的声明而偃旗息鼓。网络上传播的“恶性营销文案”是否属实、相关责任人是否被批捕等问题,尚需有关部门站出来澄清。

  事实上,和任何其他行业间“同行是冤家”的情形一样,奶业巨头间的攻击战(包括网络攻击战),时有发生。通常情况下,如果在正常的商业伦理和市场规则内,企业之间为“抢地盘”你争我夺,公众能够理解和接受。在企业之间良性竞争的过程中,企业能实现投入——产出效益的最大化,顾客能享受到质优价廉的产品。但问题的关键是,如果企业间的竞争仅仅是为眼前利益,陷入丧失原则和边界的恶性循环,不惜绑架公众的良知、亵渎社会的正义,那就不仅是“不道德”的问题了。

  温家宝总理在不同场合,曾不止一次地强调:“企业家身上也要流着道德的血液”。延伸这句话就是,企业之间的竞争,决不能以尽失“道德的血液”为代价。在2008年问题奶粉事件之后,国内奶业一直都处于风雨飘摇的境地。屡屡爆出的问题奶粉新闻,都一再地让陷入风声鹤唳状态的公众心有余悸。在这种情况下,公众期望的是,国内奶业、奶粉质量的问题,能够少一些,再少一些。但正如我们看到的那样,奶业企业间丧失原则和边界的恶性竞争,从来没有停止:为了达到争取市场份额的目的,个别企业“阴暗”地利用了公众的风声鹤唳心理——至于产品的质量和公众的健康,似乎不是个别企业第一考虑的问题。

  而这样的恶性竞争,无疑会造成“多输”的局面:陷于“对掐”泥淖的企业,为了维护自己的形象和声誉,不得不动用各种关系进行“公关”。因为在这种“对掐”中耗费了太多的时间和精力,企业产品质量的提升往往也很难能够满足公众的期待。

  该起事件无论是否属实,都给我们敲响了警钟:在商业伦理和法律法规的灰色边界上,企业之间恶性竞争的行为,必须尽快加以规范,否则国内奶业如果一直陷于这种“尔虞我诈”的恶性竞争之中,整体声誉势必一次次地受损,“行业复苏”注定步履维艰……

来源:东南商报

 

 

 

 

(作者:,来源:)
温馨提醒:

当您的合法权益遭到侵害时,请冷静以待,可以通过咨询法律专业律师,咨询相关法律问题,走适宜的维权之路,这样才能最大程度保护您自身权益!

如果有法律问题,请拨打免费咨询热线:0574-83099995 我们及时为您解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