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关于我们 > 媒体发布 > 正文

“合同大王”出山记

发布时间:2015-05-18 14:55商业秘密网

希望您将“商业秘密网”推荐给您的好友,在“商业秘密网”右上角点击“会员注册”。商业秘密商业秘密商业秘密商业秘密商业秘密商业秘密商业秘密商业秘密商业秘密

 “我知道自己这么多年的坚持是有意义的。我最大的心愿是让中国2780万耳残人回归有声世界,快乐地生活!”10月10日上午,在“浙江省残疾人事业成就展”开幕式上,杭州诺尔康公司董事长李方平将100套总价值900多万元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人工耳蜗,捐赠给省残联。

  李方平,许多温州人熟悉的名字。改革开放之初,他是温州“八大王”之一,那时的他在低压电器经销领域叱咤风云,被誉为“合同大王”。30年后,他带领他的创业团队,突破国外技术垄断,研发生产出国内首个人工耳蜗。我国由此成为世界上继美国、澳大利亚、奥地利之后第四个能够生产人工耳蜗的国家。

1.为了失聪的百姓,“中国心”在急切寻觅

  不到一元硬币大小的超薄圆片,连接着一段不到1/3根头发丝粗细的电丝,通过焊接在上面的26个极微小的电极,外界的声音便会精准无误地传到失聪人的耳中,让他们告别无声的世界。

  进入惠及万千失聪者的这一高科技领域,源于李方平6年前的一个想法。

  1996年,已经侨居加拿大的李方平回到家乡,在杭州开发成功了庆春路嘉德广场等房地产项目。做完这一房产项目后,李方平想:我的企业应该变一变了。趁着有点资本积累,去做一件有意义的事。

  此时在大洋彼岸,包括2005年度国际电子耳蜗大会主席曾凡钢教授、美国HOUSE耳科研究院听力神经学中心主任付前杰教授等一批旅美中国科学家,也正在寻觅来自中国的投资者。他们手中握着许多人工耳蜗的专利,却为不能将技术惠及中国老百姓深感苦恼。他们找过台湾、香港和内地的一些企业家,却因为这项目投资多、风险大、回报慢而遭受冷遇。

  而在当时,中国的失聪者数量已经达到了2700多万,并且以每年两到三万人的数量递增。虽然,美国、澳大利亚、奥地利已经成功研制出了人工耳蜗,但高达20多万元人民币的植入费用,使大多数患者望而却步。卫生部门也想引进人工耳蜗技术,但因为对方要垄断市场,无果而终。

  在纷繁的世界,信息常常很难找到对接的机会,但有心人总能碰上机遇。2005年,李方平从加拿大的邻居口中得到了这个信息,当即赶赴美国与曾凡钢、付前杰等专家商谈,大洋两岸的“中国心”一拍即合。

2.攻坚克难,靠的是爱的凝聚

  从2006年开始,李方平投入了300多万美金,先后成立美国和杭州的诺尔康公司,专攻人工耳蜗研发。从那以后,李方平紧张地穿梭于美国、北京和杭州,5年的时间里回加拿大与亲人团聚的时间不超过150天,以致被加拿大政府取消了永久居留权,但李方平无怨无悔。为了跟美国加州大学洽谈合作事宜,他一次一次上门都被拒绝。第四次去时,接待他的是一位女士。她惊奇地问:“你一个房地产开发商,为什么关心这件事?”李方平说,因为中国有两千多万失聪者。这位女士被打动了,终于答应了下来。

  诺尔康自主研发的人工耳蜗模型很快问世了。但看到模型,李方平傻眼了:整个设备有两张圆桌那么大!这样的庞然大物如何缩小成不到一元硬币的大小呢?

  此时,公司也遭遇了发展瓶颈:最初投入的近3000万元人民币几乎花光了,研发得继续,后面的动物试验、临床试验需要更多的资金。

  消息传出,出乎李方平意料的是,听说他正在做这样一件填补国内空白、还能让失聪者花较少的钱走进有声世界的事,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加入他的创业队伍。“我们的股东从最初的7个人,发展到了70多个人!”李方平说。这些投资者中,不少是李方平的温州老乡,之前他们有的做煤炭生意,有的做外贸,有的做电器。“要钱我们投,就算不成功,也要把国外产品的价格压下来。”大家的想法出奇地一致。

  与此同时,中科院、清华大学、复旦大学、解放军总医院、北京同仁医院和浙医二院等等大批学者专家也纷纷加盟,形成了一支多学科的团队。李方平将公司的股份拆分成60%的现金投入和40%的技术入股。有人对他说:“你把技术的股份分得太多了!”李方平的回答很坚决:“没有技术,再多的钱也要打水漂。”

  中央领导、省领导听说“诺尔康”正在研制国产人工耳蜗,非常关心。一次,一位中央领导看到了展览的人工耳蜗样机后,关切地问李方平:“什么时候能研制出来?老年人能不能用?”中国残联领导到“诺尔康”视察后,认为这是聋哑人的福音,将使他们美梦成真。省领导在视察“诺尔康”时也表示,这个“小”产品体现了大爱心,应该尽快商品化、规模化。听说他建厂房还没有地方,当即指示有关部门落实。与此同时,在发改委的计划中,提出了人工耳蜗尽快国产化的举措。各地也纷纷出台政策性补助办法鼓励失聪者、特别是失聪儿童植入人工耳蜗。

  2010年,历时5年、总投入9000多万元的国产人工耳蜗终于在“诺尔康”问世。

3.最大心愿,让子孙后代传承下去

  2009年12月,“诺尔康”首创的国产人工耳蜗正式进入临床试验。李方平跑了很多家医院,要亲眼看看人工耳蜗的植入效果。

  上海的植入志愿者是一名老战士,当过炮兵,特殊的战争环境把他推入了痛苦的无声世界。得知消息,他不顾儿女的反对报名参加。开机的那一刻,他重回有声世界,激动得老泪纵横,喊着“我听见了,我听见了” 。

  “我听见了!爸爸,我可以去找工作了!”19岁的帅小伙廖奇云在浙医二院植入人工耳蜗后兴奋地说,他的人生将因此而改变。

  还有一位是温州老乡,她因病失聪18年,丈夫也离她而去。当她植入人工耳蜗后,又听到了熟悉的声音,也重新收获了爱情……

  先后两次来自全国30多个省市的120例全聋患者,植入“诺尔康”的人工耳蜗后,全部取得预期效果。

  “从检测情况看,大多数指标都优于美国、澳大利亚、奥地利产品,而它的价格却比进口的便宜了一半,通过政策性补助,大多数失聪者都将能享用。最值得一提的是,它具有中国特色,通过四个电流源共同作用,能够清楚地听清汉语特有的四个声调。”已经加入诺尔康团队、曾是人工耳蜗全球市场占有率第一的澳大利亚科利耳公司首席专家银力告诉记者。

  2011年8月19日,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批准“诺尔康”人工耳蜗进入市场。

  到明年底,“诺尔康”预计能生产人工耳蜗3000台,这个数字以后将以每年50%的速度递增。今天,李方平毫不担心资金,因为有数家风投公司已注入了大额资金。他操心的是,这样的生产速度远远不能满足中国失聪者的需求,产品的价格也要继续降下来。从准入市场至今,短短2个月时间,“诺尔康”已收到植入申请1500多人次。如何生产更多高质量而价格更低廉的人工耳蜗,是他们下一步要攻克的难题。

  “我这辈子有一个最大的心愿,就是做成三件事:让听不见的人可以听见,现在已经基本实现了;让看不见的人可以看见,这方面的产品现已进入研发阶段;让站不起来的人能够站起来,目前也在研究当中。”李方平向记者透露,“即使在有生之年我不能实现这些目标,我也要让我的子孙后代坚持做下去!”

来源:浙江日报

(作者:,来源:)
温馨提醒:

当您的合法权益遭到侵害时,请冷静以待,可以通过咨询法律专业律师,咨询相关法律问题,走适宜的维权之路,这样才能最大程度保护您自身权益!

如果有法律问题,请拨打免费咨询热线:0574-83099995 我们及时为您解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