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典型案例警示 > 正文 >

2018年度企业员工职务侵占犯罪大数据研究报告节选

发布时间:2019-05-14 11:08商业秘密网点击率:10036

职务侵占是常见的舞弊行为之一,员工通过隐瞒收入、虚构支出、直接侵占保管的财产等方式将公司的财物据为己有,这种方式也是最直接损害企业利益的舞弊行为,危害性极大。

 

本文节选自《2018年度企业员工职务侵占犯罪大数据研究报告》

#p#分页标题#e#

01

民营企业被侵害严重,占比高达73%

根据企业性质,报告将被侵害企业划分为国有企业、民营企业与外资企业。获取的870例案件中,民营企业的有474例,占比73%,国有企业有45例,占比7%,外资企业有127例,占比20%。

#p#分页标题#e#
2018年度企业员工职务侵占犯罪大数据研究报告节选

发生在民营企业的职务侵占案件较多,一是相对来说民营企业的基数比较大;二是民营企业的内控制度相对不完善或落实不到位、财务管理混乱、无独立监督部门,企业管理漏洞比较大;三是一旦发生员工侵占公司财产情况,民营企业通过司法机关报案救济的意愿最强,民营企业主的挽回损失、打击罚罪的意愿最强烈。

#p#分页标题#e#

02

千人以上的企业擅长主动出击

#p#分页标题#e#

在获取的870例案件中,能够查询到企业人数的有467家,其中100人以下企业案件数量有221例,100-499人企业案件数量有120例,500-999人企业案件数量有44例,1000人以上企业案件数量有82例。

2018年度企业员工职务侵占犯罪大数据研究报告节选

以上图表反映出,少于100人的小型企业发生员工职务侵占案件数量最多,到1000人以内的中等规模企业,数量逐步下降。但是1000人以上的大型企业,职务侵占案件数量又呈回升趋势。#p#分页标题#e#

 

通常,小型企业管理机制不健全,企业高管或员工权限大,是发生职务侵占等舞弊案件的重要原因。而大型企业的业务形态相对稳定,企业会更加注重内部治理工作,通过健全内审、监察等监督管理机构,有效查处内部舞弊案件。近年来,我们看到诸如阿里、京东、腾讯等大型企业都越来越主动地深挖、查处内部舞弊案件的情况。

03#p#分页标题#e#

犯罪人员平均年龄36岁,入职5年以内的人员是案件高发群体

统计的案例中共有1185名职务侵占的犯罪人员,有年龄信息的数据是1024个。

#p#分页标题#e#2018年度企业员工职务侵占犯罪大数据研究报告节选

实施职务侵占罪的行为人以中青年为主,平均年龄为36岁。其中,31-40岁的中年人数量最多,占比达52.05%。一方面,中青年人工作年限超过5年,基本属于公司、企业的骨干人员,或掌握一定的实权,在实施犯罪时有一定基础条件。另一方面,31-40岁这个年龄段的人群经济需求的压力最大,房贷、家庭生活开支、小孩教育抚养乃至同辈人之间的攀比等,都会促使这类人群更可能产生侵占公司财产的动机。

2018年度企业员工职务侵占犯罪大数据研究报告节选#p#分页标题#e#

在统计的870份文书中,有行为人入职年限的共221条数据。其中,入职时间小于2年的有83人,入职2-5年有91人,入职6-10年有33人,入职10年以上的有14人。可见,入职5年以内的人员是案件高发群体。

#p#分页标题#e#

04

犯罪人员以销售岗、管理岗居多

统计的案例中,有岗位信息的数据共有950条,其中销售岗位人员共300位,管理岗位(公司的董事、总经理、副总经理以及部门经理等)219位,仓储岗位120位,技术岗位101位,财务岗位86位,运输岗位60位,采购岗位49位,人事岗位15位。

#p#分页标题#e#
2018年度企业员工职务侵占犯罪大数据研究报告节选

很多企业都没有遵循销售、收发货、付款等环节相互独立以及岗位分离的原则,这是销售岗位舞弊高发的原因。此外,技术岗位的职务侵占也有一定特征,其隐蔽性较强。

 

在犯罪人员岗位和侵占行为方式的比较中可以看出,销售岗位中,隐瞒收入为其进行职务侵占的主要手段;管理岗位中,虚构支出和隐瞒收入均是其主要侵占手段。财务岗位利用财务漏洞侵占的比例较高。

#p#分页标题#e#

05

租赁和服务行业被侵占金额最高

#p#分页标题#e#

从行业情况看,租赁和商业服务业(主要为融资租赁企业) 、房地产业、金融业的平均被侵占金额较高,分别达334.60万元、207.87万元、204.42万元。

2018年度企业员工职务侵占犯罪大数据研究报告节选
#p#分页标题#e#

06

赌博、高消费是主要犯罪动机

#p#分页标题#e#

行为人的犯罪动机可分为赌博、高额消费、还债、日常消费与投资。在统计的案件中,有犯罪动机的案件共257例。其中,赌博有83例,占比32.30%,高额消费有53例,占比20.62%。还债有53例,占比20.62%,日常消费有52例,占比20.23%,投资有16例,占比6.23%。

07

#p#分页标题#e#

职务侵占刑事案件司法处置情况

法院判处刑罚的情况如下:免于刑事处罚的有2人,拘役的有93人,3年以下有期徒刑的有901人,3-10年有期徒刑的有172人,10年以上有期徒刑的有10人。

2018年度企业员工职务侵占犯罪大数据研究报告节选#p#分页标题#e#

职务侵占案件,法院适用免于刑事处罚的比例极低,在调研的所有案例中仅有2起。

 

根据我们的统计:

 

职务侵占金额小于100万(不含本数)的平均刑期:15个月(1年3个月);

 

职务侵占金额在100万到500万之间的平均刑期:50个月(4年2个月);

 

职务侵占金额大于500万(不含本数)的平均刑期:67个月(5年7个月)。#p#分页标题#e#

 

总结:

看完这些数据,相信大家对职务侵占有了更加清晰的认识:

 

1.通过数据,我们可以发现,随着企业管理机制的逐步完善、企业打击职务侵占力度和决心的不断增强,想要利用内部控制的漏洞进行职务侵占的可能性越来越小;

 

2.从数据看,职务侵占刑事案件获刑率极高,仅有千分之二的人免于刑事处罚,普遍被判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

 

3.数据告诉我们,31岁-40岁这个年龄段的人是职务侵占高发人群,作为家庭的顶梁柱和社会的中坚力量,更要提高拒腐防变能力,切不可心怀侥幸,被贪念蒙蔽,断送了美好前程。#p#分页标题#e#

(作者:未知,来源:未知)
商业秘密网官方公众号 真了么官方公众号
温馨提醒:

当您的合法权益遭到侵害时,请冷静以待,可以通过咨询法律专业律师,咨询相关法律问题,走适宜的维权之路,这样才能最大程度保护您自身权益!

如果有法律问题,请拨打免费咨询热线:0574-83099995 我们及时为您解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