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碰瓷”知名商标?这样做生意要不得!
“特仑苏”还是“特伦特”?
“康师傅”还是“康帅傅”?
“LI-NING”还是“LI-MING”?
这种一字之差
“碰瓷”知名商标的现象
不仅侮辱了消费者的智商
更触碰了法律的红线
一起来看今日案例
“碰瓷”知名商标
这样做生意要不得
案情简介
近日,锦江法院审结一起原告浙江苏泊尔股份有限公司诉被告某电器经营部侵害商标权纠纷案件。
被告店铺内销售一款名为“苏白尔”的灶具,其外包装纸箱上印有“苏白尔”字样。该灶具正面左上角贴有中英文一体的商标标识,标识上的英文与知名品牌“苏泊尔”商标上的英文完全一致,中文标识中,只有中间的“白”字与“苏泊尔”的“泊”字相区别。
原告认为,被告所售商品的商标与原告注册商标构成近似,侵犯了原告的注册商标专用权,故诉至法院。
被告则认为,其销售的是“苏白尔”灶具,未侵犯“苏泊尔”商标权,且即使侵权,原告应去起诉“苏白尔”灶具的生产厂家。
裁判结果
法院经审理认为,被告销售的商品标识除了汉字“白”与原告“苏泊尔”的“泊”字为近似字且发音接近,英文部分完全一致,且为同一类产品,可以认定案涉“苏白尔”灶具为攀附知名品牌的侵权商品。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商标法》第五十七条第二项、第五十七条第三项规定,未经商标注册人的许可,在同一种商品上使用与其注册商标近似的商标,容易导致混淆的,属于侵犯注册商标专用权。销售侵犯注册商标专用权的商品,亦属于侵犯注册商标专用权。
“苏泊尔”在家电行业是家喻户晓的品牌,被告作为多年从事销售、维修家电的专业经营者,应当具备区分品牌商标的能力,并通过正规途径采购货源。被告采购及销售“傍名牌”的侵权商品,可能使消费者因“误认”而购买不正规商品,导致原告失去部分潜在客源或遭受商誉损害,故被告销售侵权商品属侵犯注册商标专用权的侵权行为。
法官综合考虑被告侵权行为的性质、后果、经营场所的地理位置、经营规模、销售价格、案涉商标的声誉以及原告为制止侵权行为而支付合理开支等多种因素,酌情判令被告赔偿原告经济损失及合理开支,且停止销售侵犯原告注册商标专用权的商品。判决生效后,被告主动赔付,现已履行完毕。
法官说法
司法实践中,常有被诉销售者感到委屈,认为自己销售商品的商标与他人注册的商标只是“相像”,并不是完全相同,不属于侵权。但根据前述商标法的规定,销售与注册商标近似商标的商品,容易导致混淆,也应承担侵权责任。
也有部分销售者认为,他们只是销售者,真正被起诉的应该是生产厂家。但根据商标法的规定,被侵权人有权对生产者主张侵权责任,并不免除销售者的责任。
商标法作此规定,旨在敦促销售者从合法途径购进“正牌”商品,以保护商标权人和消费者的合法权益。
(作者:本站编辑,来源:锦江法院)![]() |
![]() |
商业秘密网官方公众号 | 真了么官方公众号 |
- 全国首个AI和首个具身智能机器人领域商业秘密保护团体标准发布2025-07-05
- 百年技艺靠口传心授,极易流失,咋办?黄浦出台首个老字号商业秘密保护指南2025-07-04
- 天赐材料起诉永太科技液体锂盐“商业秘密连环案”,共索赔8.87亿元2025-07-03
- 杭州市中级人民法院、杭州市检察院、杭州市公安局、杭州市市场监督管理局联合发布商业秘密保护典型案例2025-07-02
- 博亚精工:收到商业秘密维权赔偿金1500万元2025-07-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