离职员工竟抢注专利 大连发布商业秘密保护典型案例
商业秘密保护典型案例
近年来,大连市以商业秘密保护创新试点为抓手,通过典型案件办理和专业维权服务,深化信息共享、强化联动处置,全面升级商业秘密案件办理质效,为打击侵权违法犯罪行为筑起铜墙铁壁。自获评全国商业秘密保护创新试点以来,全市共受理侵害商业秘密纠纷案件32件,成功为多家企业挽回经济损失700余万元,有效维护了各类经营主体核心竞争优势。现遴选部分具有指导意义的典型案例予以发布,通过以案释法、以案促治,为经营主体完善商业秘密保护机制提供实践参考。
客户信息被泄露,司法护航维权
大连市中级人民法院依法审结了一起涉及侵害商业秘密的纠纷案件。被告柏某将原告公司包含客户交易习惯、偿付能力等核心信息的商业秘密披露给被告公司,后者利用该信息达成交易,构成《反不正当竞争法》规定的侵权行为。法院一审判决两被告立即停止侵权,并按照侵权获利的一倍承担惩罚性赔偿责任,连带赔偿原告经济损失117.68万元。该案明确可将合同收益作为惩罚性赔偿计算基数,为同类案件提供裁判指引,其示范效应被纳入辽宁省高级人民法院年度工作报告,获评辽宁法院知识产权典型案例。
技术成果被抢注,仲裁裁决正名
大连某科技公司前研发骨干离职后,将其在职期间接触的未公开技术方案申报专利。事件发生后,市场监管部门联合公安机关、商业秘密保护服务机构组成工作组,协助企业分析研发技术秘密的非公知性、侵权证据链固定及维权保护等关键因素。在专业力量指导支持下,企业向仲裁机构提交包含电子数据取证、研发日志比对、第三方技术溯源等在内的完整证据链。大连仲裁委员会经审理认定,涉事员工行为违反《反不正当竞争法》及保密协议约定,依法裁决其立即停止侵权行为并赔偿损失,退还竞业补偿金。事件后,该企业进一步完善数据加密、权限分级等内控机制,从源头筑牢商业秘密“防火墙”。
技术秘密被侵权,最高法判决确权
大连某律师事务所在市市场监管局指导下成功办理“大连某科技公司专利权属及技术秘密纠纷”系列案件,经最高人民法院审理,认定离职员工何某及苏州某公司侵犯该科技公司技术秘密,并判决5项发明专利权归该科技公司所有。该案入选《最高人民法院知识产权审判案例指导》及《最高人民法院知识产权法庭裁判要旨(2024)》,彰显我市在商业秘密保护领域的专业实力与司法实践成果,激励企业重视技术秘密保护,积极运用法律武器维护自身合法权益。
大连市通过构建“全链条保护、全周期服务”的商业秘密保护体系,实现司法裁判标杆化、行政执法专业化和保护网络立体化三大提升,形成“制度筑基、技术赋能、执法增效”三维防护格局,显著激发经营主体市场活力,强劲驱动企业研发创新引擎,为打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营商环境注入澎湃动能。
![]() |
![]() |
商业秘密网官方公众号 | 真了么官方公众号 |
- 下一篇:
- 上一篇:上海警方公布侵犯商业秘密犯罪案例:企业高管窃取产品技术秘密
- 离职员工竟抢注专利 大连发布商业秘密保护典型案例2025-07-16
- 上海警方公布侵犯商业秘密犯罪案例:企业高管窃取产品技术秘密2025-07-15
- 深圳上线一站式商业秘密保护服务专栏2025-07-14
- 企业商业秘密保护有漏洞?专家上门“诊断开方”2025-07-12
- 供应商“截胡”?法院:授权过程中的商业秘密受法律保护2025-07-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