场景一
你公司研发了三年的核心技术文档,第二天出现在竞争对手的办公桌上,这是商业秘密泄露吗?

场景二
一名离职员工带走了客户名单自主创业,三个月后你发现公司核心客户流失殆尽,这份客户名单受法律保护吗?
场景三
实验室里那瓶编号001的样品,保洁员当成普通垃圾处理,却被竞争对手“偶然”获得,需要追究责任吗?
什么是商业秘密?
商业秘密,是指不为公众所知悉、具有商业价值并经权利人采取相应保密措施的技术信息、经营信息等商业信息。比如,肯德基的炸鸡配方、可口可乐的神秘糖浆比例,这些让品牌火遍全球的“祖传秘方”,就是典型的技术类商业秘密;比如,一家电商公司的独家客户消费偏好数据,或是某家外贸企业手里掌握的核心海外客户名单,这些能直接转化成真金白银的经营信息,同样属于商业秘密。再比如,有些企业独特的管理模式、营销创意,只要满足秘密性、价值性和保密性,都能纳入商业秘密的范畴!商业秘密无处不在,小到街边小店的特色酱料配方,大到科技巨头的前沿算法,都是需要被严密守护的“宝藏”。
怎么判断我主张的内容是不是商业秘密?
自己手头的资料能不能算商业秘密?记住这三个灵魂拷问!也就是说,这信息是不是藏得够深?如果在网上随便一搜就能找到,或者同行基本都知道,那就没啥秘密性可言了。换句话说,它能帮你“搞钱”(带来经济效益)吗?无论是直接带来订单,还是降低成本、提升效率,只要有现实或潜在的商业价值,就满足了价值性。也就是,你有没有认真保护它?签订了保密协议、设置文件权限、给员工培训保密守则……这些都是实实在在的保密措施。只有同时具备这三性,你的信息才能被贴上“商业秘密”的标签!《中华人民共和国反不正当竞争法》(2025年修正)第十条
想保护商业秘密,需要采取什么样的保密措施?
首先,合同签订把好关,和员工、合作伙伴签订详细的保密协议,白纸黑字写明保密义务和违约后果,甚至可以约定竞业限制条款。其次,内部管理要跟上,给涉密文件加密、设置分级权限,重要场所安装门禁和监控,对接触商业秘密的员工定期开展保密培训。再者,设备管理不能松,给电脑装上防泄密软件,限制U盘拷贝,禁止在公共网络传输涉密信息。最后,离职环节要盯紧,可以要求离职员工登记、返还、清除、销毁其接触或者获取的商业秘密及其载体等,继续承担保密义务!《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第二十三条
发现他人侵害我的商业秘密,应当到哪个法院进行起诉?
遭遇商业秘密侵权,千万不要病急乱投医!这类案件属于知识产权纠纷,一般由侵权行为地或被告住所地法院管辖。侵权行为地包括侵权行为发生的地方和侵权结果出现的地方。举个例子,如果有人在外地非法获取你的商业秘密,又在本地利用它赚钱,那么这两个地方的法院都可能有管辖权。不过要特别注意,侵权结果发生地可不是你觉得自己受损失的地方,而是侵权行为直接导致后果发生的地方,不能简单把自己公司所在地当成起诉地。另外,不同地区对知识产权案件的管辖法院有专门规定,比如一些城市设有知识产权法庭,起诉前一定要查清楚,别因为法院没选对,耽误了维权进度!《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第二十九条
商业秘密被侵犯,我可以要求他承担什么责任?赔偿怎么算?
首先,要立刻停止侵权行为,不能再继续使用、披露你的秘密。其次,要消除负面影响,比如通过公告澄清事实,修复受损的商业信誉;再者,还需赔偿损失,赔偿金额一般按三个顺序确定,记牢这个优先性顺序:权利人的实际损失>侵权人的非法获利>法定赔偿。优先算权利人的实际损失,比如订单流失、研发成本浪费;如果损失不好算,就看侵权人的非法获利;实在都不清楚,可以视情况判法定赔偿。侵权人若是故意为之,而且情节严重,比如多次侵权、造成巨大损失,可以依法要求一至五倍惩罚性赔偿!《中华人民共和国反不正当竞争法》(2025年修正)第二十二条(作者:本站编辑,来源:北京丰台法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