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知识产权智库 > 专利权保护 > 典型案例 > 正文

贵阳专利战略再造新辉煌

发布时间:2015-05-14 21:35商业秘密网

希望您将“商业秘密网”推荐给您的好友,在“商业秘密网”右上角点击“会员注册”。

有这样一个故事:一位工程师在机械修理方面特别有天赋,能修理各种各样的机器设备。在他为公司忠心耿耿地效力25个年头之后,就高高兴兴地退休了。

  几年后,他的公司碰到了一个难题:有一台价值数百万美元的设备出了故障,无法解决。公司想尽办法,到处请人修理,仍然无济于事。

  无奈之下,他们给这位退休的工程师打去了电话。毕竟,过去他曾帮助公司解决了许许多多的难题。工程师有些不情愿地接受了这个挑战。他花了一天时间研究这台庞大的机器。

  最后,他用粉笔在机器的某个部件上标了个小小的“X”,自豪地宣布:“问题就出在这儿。”更换了那个部件之后,机器又能正常运转了。 

  不久,公司收到一张20001美元的账单,是工程师开出的技术服务费。他们要求工程师列出他的收费明细。 

  工程师做出一个简单的回复:用粉笔标一下:1美元;知道标在哪里:20000美元。

  这虽然只是一个小小的故事,但告诉人们,知识就是力量。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没有新技术,就会被淹没;保持技术领先,就能够始终保持竞争优势。然而,如何才算拥有新技术?如何才能实现不断创新?如何才能把技术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贵阳铝镁设计研究院的“专利战略”圆满回答了这个问题。

  贵阳铝镁设计研究院是从事铝、镁、铝用碳素、钛等设计的综合甲级设计研究院。现有职工567人,其中具有高、中级专业技术职称人员400余名。2000年总资产8000万元,总产值4600万元,虽然在业界并不落后,每年利税也只有400多万元。6年之后的今天,尤其是2003年实施专利战略之后,创造了神话般的奇迹。且看——

  经济社会效益好:2006年总资产6.6亿元,年产值14.1亿元,利税3.23亿元。预计2007年总资产7亿元,年产值36.3亿元,利税3.96亿元。坚持技术输出与设备供应一揽子方案,不断把国内质量优秀的机电设备推向国际市场,带动了20多家设备制造企业和施工企业走向国际市场。在全国10700家设计院中位居前15强。

  专利申请数量多:2004年前,贵阳院申请专利18件,2004年到2006年共完成专利申请972件,截止目前已经完成1092件专利申报,创造了平均一天一件专利申请的记录,登上了全国科研院所专利申请量的榜首位置。根据专利“地域性”的特点,这中间还包括申报国际专利35件。

  专利申请质量高:在1092件专利申请中,有发明专利申请349件,实用新型专利申请743件,发明专利申请占32%。可喜的是,围绕大型铝电解预焙槽核心技术的专利就近100件,形成了“专利群”。目前已有642件专利申请获得专利授权。

  专利申请人员广:目前,贵阳铝镁设计院三分之一以上的技术人员拥有专利技术,部分技术骨干甚至拥有专利达40余项。

  专利成果转化快:在加大专利申报的同时,贵阳铝镁设计研究院加快了技术成果转化和应用步伐。由于所有专利技术均与生产实践紧密结合,该院的专利技术不仅转化速度快,而且转化率高。据统计,目前该院专利技术转化率已达100%,远远高出全国10%的平均水平。2005年,该院被国家知识产权局和省知识产权局分别确定为“全国知识产权试点企业”和“省知识产权示范企业”。可见,自主创新成就了贵阳院,专利战略再造了贵阳院的辉煌。

  问题是,贵阳院领导为什么会做出这样正确的决策,这正确的决策又如何得以实施。  先回答第一个问题,“需要”选择了决策。

  “需要”决定于四个因素。

  因素一,生存和发展必须出国。2001年,国内铝工业正趋向饱和,全国原铝生产达到1000万吨以上,国家产业政策限制铝工业的发展。“走出去”成为中国铝业包括贵阳院谋求生存和发展的必由之路。此时,人口与我国差不多的印度只不过70万吨的规模。正处在铝工业大发展时期的印度,为铝工业技术输出提供了巨大商机。理所当然,贵阳院将眼光瞄准了印度市场。

  因素二,发达国家的技术封锁。上世纪80年代,国内一批铝厂厂长赴某发达国家知名铝业公司培训,他们希望参观该公司试验中的280千安预焙阳极电解槽,结果,厂方将厂长们带到了一台大型天车上,让他们在近百米距离外享受了一次什么也看不到的“参观”。面对发达国家的技术封锁,自主创新成为唯一之路。

  因素三,占领国际市场的需要。当贵阳院走出国门时,作为世界六大铝业公司之一的法国铝业公司,基本占据着所有的市场。与强劲对手的较量是激烈的,签约前的最后一次谈判,居然持续了将近3天。2003年1月,贵阳院在竞争中胜出,签订了向印度巴拉特铝业公司年产25万吨电解铝厂提供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320千安电解槽技术以及配套预焙阳极技术的协议。这是中国电解铝技术第一次走出国门,结束了中国铝工业没有技术输出的历史,实现了中国铝工业技术由国外引进向国外输出的根本性转变。

  在艰苦的谈判中,专利是碰到的首要挑战。每一次谈判,专利都是对方关注的焦点,甚至要求谈判基本文件中,必须有专利专章。感受最深的一次专利制胜案例发生在印度的一个小型自焙电解槽改造项目上。谈判中,印方提出,贵阳院是否拥有相关技术专利。当时,自焙电解槽已经在国际国内被基本淘汰,所以,虽然贵阳院完全掌握相关技术,但这些技术并没有申请专利。谈判前线将印方的要求传回国内后,院里迅速组织人员,在一个星期的时间里,编写了数十项相关技术的专利申请,当专利申请文件传回印度,谈判立刻“所向披靡”,不仅成功拿下这一项目,还“额外”获得了印方支付的200多万美元的技术转让费。院党委书记张晓萍感慨地说,国际不认你有多少科研成果,多少科技进步奖项,专利才证明你拥有,才是一切核心技术走向国际市场的通行证。从此,贵阳院开始将知识产权战略作为“头号工程”。

  因素四,保护自己知识产权的需要。2003年5月,贵阳院、沈阳院发现某大学冶金设计院在贵阳设立了分部,并以非法手段盗取了两院的技术资料。2003年11月5日,贵阳市公安局经侦支队依法对该设计院贵阳分部进行了搜查,现场发现大量贵阳院和沈阳院的技术文档和图纸资料,装了三辆面包车,重量达二百余公斤。鉴于涉案技术信息系铝行业专有技术和铝冶炼核心技术,司法机关先后两次委托国家权威机构对相关证据进行了鉴定,得出了一致性结论意见,这些设计图纸、技术资料、电子文档均属不为公众所知悉的非公知技术信息,并经贵阳院、沈阳院采取了相应的保密措施,属贵阳院、沈阳院的商业秘密。2006年9月13日,贵阳市中级人民法院对案件作出刑事判决,判决该分院及有关人员侵犯商业秘密罪成立,并分别判以刑事处罚。可惜的是,法院在审理知识产权的归属问题时遇到了困难。假如有专利保护自己,那才是瓜清水白,泾渭分明,根本用不着饶舌的事情。   鉴于上述四个因素,时任院长的贺志辉2003年提出:“专利是技术的象征,是国际通行证,要加强专利工作,实施专利战略”。这个观点得到了领导班子和职工的认同,从此,专利战略在铝镁设计研究院展开了。

  再回答专利战略是怎样实施的。

  2003年底,专利发展战略确定后,院领导接连推出一系列切实有效的举措。

  举措一,制定了《院专利管理办法》和《专利申报奖励办法》,规范了专利的产生、申报、使用、奖励等管理;同时加强了专利工作的宣传和培训,强化职工对专有技术的保护和经营意识。为了加大奖励力度,院里几年来拨出几百万元。说起来,每项专利的奖金并不高,不过2000一5000元左右,但却调动技术人员申报专利的积极性,在全院范围内形成了专利申报的热潮。

  举措二,推行以课题负责人为中心的科研项目管理机制。根据国家有关推行科研课题负责人的精神,结合科研的实际情况,提出了《关于进一步加大我院科研开发工作的决定》,制定了以课题负责人为基础的《院科研管理办法》、《科研课题负责人管理办法》,通过产值包干(或经费包干)、责任明确、权力赋予,确立了以课题负责人为中心的科研项目管理机制。《办法》改变了行政分配科研课题的做法,实行上级下达和面向全院征集并举,通过专家评审,定下课题目标和所需费用,以招募竞争模式确定课题负责人,给予负责人相应的用人权和财权,由负责人自组科研团队。课题结束后,由相关专家综合成果的技术含量、复杂程度以及所需工时,评出奖励额度。这项改革受到了技术人员的广泛欢迎。曾经有这样一个例子,高级工程师包崇爱接受上级下达的“铝用石墨化阴极”课题时,对自己和贵阳院同事在这个领域的实力信心十足,可是,当时的体制下,他无权调配人员,无权整合所需的资源。课题的艰难推进,让他从信心十足渐渐变为犹豫茫然。而课题负责人制推行后,问题迎刃而解。包崇爱和他的团队迅速完成了课题攻关。包崇爱也获得中国铝业公司“优秀科技标兵”称号。   举措三,厚积薄发,鼓励技术人员总结已有技术成果,积极申请专利。实际上,贵阳院在上世纪90年代就成功开发出我国第一套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180千安大型预焙电解工艺和装备技术。此前,我国电解铝技术几乎全为自焙槽模式,远远落后于发达国家。20世纪80年代初,贵州铝厂第二电解铝厂引进日本160千安大型预焙电解工艺和装备技术,承担设计总包工作的贵阳院抓住这一机遇,派出优秀技术人员配合日方人员工作,通过消化、吸收,掌握了相关技术的基本原理,于90年代初,成功开发出180千安大型预焙电解工艺和装备技术,开创了我国大型预焙电解槽建设的先河。以此为基础,在国内率先推出了200、230、280、300、320和350千安电解槽槽型,使我国继美国、法国之后,成为第三个拥有大型铝冶炼技术的国家。贵阳院也在电解铝、氧化铝、铝用碳素等方面形成了一大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但是,那时候专利意识还相当淡薄,所以申请的专利并不多。后来贵阳院对科技创新采取“先申请专利后进行成果鉴定、技术合同签订前明确专利权归属与分享、重大科技项目立项前签订技术保密协议”等3条原则,并建立“专利产权、专利申报、专利经费、专利运用”四统一的工作方式。将科研人员专利申报量和其收入挂钩。同时,将专利申报作为职称、职务晋升的必要条件,如专利申报达不到要求,职称、职务晋升实行一票否决。

  举措四,加强国际合作。加强国际合作和技术交流,吸收国外先进的思想和技术,为我所用,成为贵阳院专利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从2004年至今,贵阳院在国际竞标中一次次击败国外强手,先后承揽哈萨克斯坦、阿塞拜疆、马来西亚等国多个项目,进入了最具铝工业发展潜力的中东、东南亚和南美洲市场。在印度,已总计签订20多项业务合同,业务范围从氧化铝、电解铝技术输出,扩大到项目管理和设备出口。其中,今年7月,在印度签订了当今世界一次性建设规模最大的JHARSUGUDA年产125万吨电解铝,LANJIGARH年产300万吨氧化铝以及KORBA年产60万吨电解铝的技术许可、工程设计和专有设备供应合同。

  2007年11月中旬,中铝国际工程有限责任公司(简称中铝国际)与马来西亚亚洲铝厂在北京举行了沙捞越州电解铝项目建设合作框架协议签字仪式。根据双方签署的框架协议,贵阳铝镁设计研究院作为该项目的技术供应商,将为该项目提供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320KA大型预熔阳极电解槽及其配套技术,同时承担工程总承包。项目建设规模为年产电解铝50万至60万吨及配套阳极项目,总投资约10亿美元。结合国外工程的实施,逐步有选择的将院有关技术拿到相关国家进行申报,实现对外技术输出保护和经营。迄今,已经有35项。

  举措五,坚持自主开发和产、学、院紧密结合。这样做,一方面充分挖掘内部潜力,另一方面,充分发挥高校、生产企业和我院各自的优势,进行科研开发,取得理论和应用成果,同时也造就和培养了许多高素质和高水平的科研人才。

  与生产企业合作。借助企业在资金和装备等方面的优势,建立试验研究环境,把贵阳院的科研和设计思想付诸实现。在院实力允许的前提下,结合科研工作的具体情况,进行研究开发,形成自主知识产权的成果。几年来,自主完成了“多功能机组”、“阳极编组站”、“阳极焙烧工艺装备及控制技术研究”等项目的研究开发,并成功的应用于实际工程中,获得成功。其中,与平果铝、贵铝等生产企业合作,完成了“平果320KA电解槽”、“贵铝230KA电解槽”、“平果铝160KA槽强化电流技术升级试验”、“云铝二次接桩技术”等项目的研究开发,许多成果具有划时代的意义。  与学校合作。几年来,院与国内部分高校合作,完成了“电解槽磁场深层次计算”、“电解槽稳定场”、“氧化铝沸腾焙烧工艺研究”、“新型阳极焙烧炉工艺及热工制度研究”等课题的研究,取得了较好的结果,并成功的应用于设计生产中,提高了设计的水平和设计质量,同时培养了几十名研究生,提高了科研队伍的素质和研究水平,达到了既出成果又出人才的目的。正因为如此,专利成果便直接转化成了生产力,成果转化达到了100%。

  举措六,采取各种措施保护专有技术。主要是:与职工、设计委托方、施工单位、设备厂家等签订保密协议,分别规定了保密职责、义务和违约责任。强化图纸借阅管理,建立了包括核心技术图纸必须经主管院长批准后才能借阅;一般图纸需经分院院长批准后才能借阅等管理规定。加强了计算机安全防范,将院计算机网络分成外网和内网建设,并针对院计算机外网和内网存在的安全隐患,制定了计算机系统的安全解决方案。对核心技术图纸进行控制,尽量由院技术人员直接使用,而不发图到各企业或设备厂家。

  正因为如此,专利申报的热潮开始在贵阳铝镁设计院涌动,并且越来越汹涌。2004年前,授权专利仅有18件,当年12月底,申请专利数量就迅速升至225件,其中发明专利41件,位居全国科研院所专利申请第二名。2005年全年成功申报专利373件,其中,发明专利119件,国际专利18件。不仅专利申请量跃升国内科研院所榜首,而且还开创了在省内及全国行业申报国际专利的先河。2006年,专利申请势头不减,达到374件,继续保持全国领先的地位,为贵阳院的发展提供了坚实的保证。

来源:网络

(作者:,来源:)
温馨提醒:

当您的合法权益遭到侵害时,请冷静以待,可以通过咨询法律专业律师,咨询相关法律问题,走适宜的维权之路,这样才能最大程度保护您自身权益!

如果有法律问题,请拨打免费咨询热线:0574-83099995 我们及时为您解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