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关于我们 > 媒体发布 > 正文

网络舆论推动“七成事件解决”不是好事

发布时间:2015-05-18 14:55商业秘密网
近日,中国社科院新闻与传播研究所、中国社科院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在北京联合发布了《中国新媒体发展报告(2011)》(简称蓝皮书)。蓝皮书指出中国已成为世界新媒体用户第一大国。据对中国210起重大舆论事件的研究,网络舆论在近七成(67%)的事件中起到了推动政府解决问题的正面积极作用,这在去年尤为明显。网络舆论已经成为中国社会中的一股重要的“主流”积极力量。(《京华时报》7月13日) “网络舆论在近七成事件中起到了推动政府解决问题的正面积极作用”,这与公众的感受大致不差。从“周久耕”到“日记局长”,从“邓玉娇”到“药家鑫”,从拆迁条例的修订到个税起征点的提高,近年来发生的几乎所有公共事件,以及社会的每一点进步,我们都能看到“网络舆论”的巨大推动力。 网络舆论的日渐强势,可以说见证了“网络议政”时代的到来。但是,且慢为“网络议政”而欢呼雀跃。“近七成事件靠网络舆论推动解决”意味着,网络舆论在另外三成多的公共事件上的表现是无能为力的,而这“三成多”恰恰是公众最为关注、最迫切需要得到解决的问题,譬如拆迁、收入分配等等。这说明,民意的被尊重是有限度的,舆论能够推动哪些公共事件是经过选择的,网络并不是万能的。 换个角度看,“网络舆论”再怎么发展壮大,终究只是一种社会监督的方式,它丰富了监督的形式,但它不能超越更不能取代现有的监督体系。从这个意义上说,“近七成事件靠网络舆论推动解决”同样让人无法乐观。假如没有网络舆论,这些公共事件的走向又将如何?对网络舆论的过度依赖,事实上折射出的是现实的不足。可想而知,当某个官员举报自己的上级,首先想到的居然是微博而不是纪委,当公民维护自己的正当权益都不愿再走“寻常路”,而是近乎本能地选择上网发帖,这究竟是出于对网络的信任,还是因为对现实的无奈和不信任? 任何一起公共事件最终都要从网络走向现实,网络舆论的喧宾夺主何尝不是一种本末倒置呢?吴龙贵 SourcePh">来源:现代金报(作者:,来源:)
温馨提醒:

当您的合法权益遭到侵害时,请冷静以待,可以通过咨询法律专业律师,咨询相关法律问题,走适宜的维权之路,这样才能最大程度保护您自身权益!

如果有法律问题,请拨打免费咨询热线:0574-83099995 我们及时为您解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