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关于我们 > 媒体发布 > 正文

会展业劲刮“挖角”风

发布时间:2015-05-18 14:56商业秘密网

炎热的夏季,上海各类会展依旧保持旺盛的态势,于是人手越发紧张。为获取专业人才,新加坡环球、上海斯格爱、恒美、盛世联盟、上海科技等多家会展企业都开始招揽人才。 “至少3年展览、广告或销售经验,具有较强的领导能力和办事能力;有较强的项目运作经验,能独立策划和组织团队运作国际展会;有较强的交际能力和国际商务谈判能力;拥有一定的客户资源;熟练的英语表达与写作能力。”这是某展览公司招聘项目经理时开出的应聘条件。不难看出,会展公司招聘的重点是拥有多年工作经验与客户资源的专业人才。与大规模“明榜”招兵买马企业相比,更多会展公司涌动的暗流是———“挖角”。  会展业劲刮“挖角”风   成熟人才成“挖角”对象  “我们一直都为国内的一些会展公司猎头,最近客户开始点名要人了……”某旅游人才猎头公司负责人对记者坦言。  以往总是在地下活动的猎头们,最近忙得不亦乐乎,单子越接越多。据说这位猎头手里就有20多张单子。  最近几年,会展业在国内蓬勃兴起,以每年20%左右的速度持续增长。作为蕴藏巨大商机的朝阳产业,会展业在中国已经步入迅速发展的成长期。据了解,仅上海一年就有展览会400多个。2010年世博会将近,会展业发展迅猛,人才需求更加旺盛。  目前上海与会展业务有关的企业近2000家,其中主营会展的企业500多家,具有一定规模的企业近百家,大家比邻而居,相互间的挖角目标更加明确。“就在3月份,我们公司已经有3名核心人员跳槽到对手公司。”美琪展览服务公司市场部负责人王静称,“励展、法兰克福这样的外资会展公司进驻上海后,给本地企业带来一次人才跳槽的大震荡。”  事实上,由于中国的会展业起步较晚,行业内高素质人才数量有限,企业采取“挖角”的方法获得人才也是出于无奈,这在专业的项目策划与设计人才方面尤为明显。  不少展览公司老总对旗下高管流失都有切肤之痛。某民营展览公司的负责人对记者透露,公司的一位项目经理去年跳槽到对手公司,带走大量客户资源,致使公司损失惨重。  王静表示,由于高端人才的紧缺和行业竞争的升级,会展人才之争及企业之间的挖角将更加激烈和频繁。  追求高薪是流动主因  企业“挖角”引发高端人才频繁流动。除了考虑个人发展因素外,跳槽者追求高薪是主因之一。按照现在的行情,会展人才刚入行时薪水大约在1500元左右,1年后能到四五千元,总监级别至少1万元。据业内人士透露,几乎每次举办大型国际性展览的前后,行业内就会掀起一股大的跳槽浪潮,跳槽之后薪水涨1/4到一倍的不在少数。  会展业是一个高收入、高赢利的行业,利润率在20%至30%之间,而会展从业人员的收入取决于公司的效益好坏。因此,越是规模大、承接项目多的公司,越能吸引优秀人才的加盟。有调查显示,对目前状况不满意的会展从业人员中具有本科以上学历的人逾60%,希望流动的大多是35岁以下的高学历人员,他们有足够的信心和勇气面对人才流动,也是人才流动的直接受益者。  面对成熟的专业人才,企业往往不惜重金,加剧了行业内的人才流动。“这样一来,会展公司还有什么商业秘密可言?”一位已离开该行业的人士评论,“因为骨干走得太多,新人就有了锻炼机会,但当把新人培养到能独当一面时,人又走掉了。如果公司不伤筋动骨地改革原有机制,就只能永远当别人的培训基地。”  跳槽必须“竞业禁止”  “橘子熟了,就有人抢着摘。”多家企业负责人对人才流失很无奈。“会展这个圈子很小,做项目的骨干大多相识,要是有大公司要招人,消息传得很快,很多在MSN或者QQ上面就商量好了。”  无奈之下,很多公司采取与核心员工签定“竞业禁止”协议的做法。王静表示,跳槽人员带着原公司客户资料离开的不正常流动,涉及商业机密,但由于商业机密的举证比较复杂,公司为避免此种现象的发生,采取了“竞业禁止”的策略。  所谓“竞业禁止”,就是公司在签订用人合同时,对从业人员之后的去向进行约定,规定如果非正常解约的话,两年内不得从事同行职业,否则将处以一定数额的罚款等。  除此之外,企业还有很多留才的核心策略:红名单———开列管理者名单,重点培养关注;留才奖励计划———针对公司的核心人才,建立特殊奖励基金,每年根据个人业绩进行奖励分配;继任人计划———每个管理者按照一定比例准备成熟的后备人选,其中70%来自内部。

(作者:,来源:)
温馨提醒:

当您的合法权益遭到侵害时,请冷静以待,可以通过咨询法律专业律师,咨询相关法律问题,走适宜的维权之路,这样才能最大程度保护您自身权益!

如果有法律问题,请拨打免费咨询热线:0574-83099995 我们及时为您解答。

免费咨询律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