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厦门优迅芯片股份有限公司(简称“优迅股份”)更新了IPO审核问询函的回复,拟公开发行不超过2000万股,募集资金8.89亿元,主要用于下一代接入网及高速数据中心电芯片、车载电芯片、800G及以上光通信电芯片与硅光组件等研发及产业化项目,并补充流动资金。
财务方面,优迅股份表现出较强的盈利能力和经营韧性,2022年至2024年扣非净利润累计达2.19亿元。2024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4.11亿元,同比增长31.1%,2025年上半年仍保持增长态势。公司研发人员占比达54.90%,硕士及以上学历超三成,技术实力支撑其在高端芯片市场占据领先地位,2024年10Gbps及以下速率产品市占率位居中国第一、全球第二。 不过,其IPO进程中也受到监管重点关注。公司在近三年累计分红5800万元后,仍计划募资8000万元用于补充流动资金,出现“左手分红、右手融资”的矛盾情形。监管对其资金规划及补流必要性提出质疑,尤其关注经营现金流波动及研发投入低于行业平均的情况。优迅股份回应称,募集资金旨在支持业务扩展、技术攻关及应对市场不确定性,符合长期发展战略。 此外,公司曾与前实控人某Xu发生商业秘密纠纷。某Xu作为公司创始人,早期以技术入股持有60%股权并担任首任总经理,但因技术产品开发及盈利未达预期,与股东产生分歧,2007年起多次反对股权转让、股权激励等议案。双方矛盾激化后,优迅股份以某Xu“另起炉灶”侵害商业秘密为由提起诉讼并胜诉。2013年某Xu卸任后,公司进入九年无实控人状态,直至2022年柯氏父子通过直接持股及员工持股平台合计控制27.13%表决权,成为新任实控人。目前某Xu家族仍通过持股平台持有8.38%股权,股权结构相对分散,公司治理仍存在一定隐忧。
财务数据稳健,三年净利润超2亿元
近年来,优迅股份在营业收入和净利润方面表现稳健,尤其在盈利方面展现出较强的能力。数据显示,从2022年至2024年,公司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的净利润累计已达到2.19亿元,显示出持续的盈利能力。然而,同期公司主营业务毛利率呈现逐年下滑趋势,引发市场对其盈利质量和未来增长动力的关注。 根据财务数据,优迅股份2022年至2024年扣非净利润分别为9573.14万元、5491.41万元和6857.10万元,三年总和达到2.19亿元。这一表现反映了公司在复杂市场环境下的盈利韧性。此外,2025年上半年公司扣非净利润为4168.69万元,表明其盈利能力仍在延续。从营业收入来看,公司业绩呈现波动上升态势。2022年营收为3.39亿元,2023年小幅下滑至3.13亿元,但2024年大幅回升至4.11亿元,同比增长31.1%。2025年上半年营收为2.38亿元,继续保持增长势头。这一趋势显示公司在市场拓展和业务推进方面逐步发力。 尽管营收和净利润表现良好,优迅股份的主营业务毛利率却呈现明显的下降趋势。2022年至2025年上半年,毛利率分别为55.26%、49.14%、46.75%和43.48%,逐年走低。这一现象可能反映出行业竞争加剧、原材料成本上升或产品定价压力增大等问题。毛利率的持续下滑是否会进一步影响公司盈利水平,成为投资者关注的焦点。
光通信电芯片跻身全球领先阵营,研发团队硕士超三成
在光通信技术迅猛发展的今天,优迅股份作为一家专注于光通信电芯片设计的企业,凭借持续的自主创新与深厚的技术积累,已成为国内该领域的重要参与者。公司高度重视研发队伍建设,通过外部引进与内部培养相结合的方式,打造了一支高素质、专业化的技术团队。截至2025年6月30日,公司研发人员总数达到84人,占全体员工比例的54.90%,这一比例充分体现了其技术驱动的发展战略。更值得注意的是,超过三分之一的研发人员拥有硕士及以上学历,为公司保持技术领先和实现持续创新提供了坚实保障。 以自主创新为核心驱动力,优迅股份成功突破了高速率、高集成度光通信电芯片的设计技术壁垒,成为国内少数能够提供覆盖全应用场景、全系列产品的光通信电芯片解决方案的企业。公司产品在关键性能与技术指标方面已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实现对国际头部电芯片厂商同类产品的有效替代,并成功进入全球多家知名客户的供应链体系,展现出强劲的市场竞争力。 根据国际权威机构ICC的数据,2024年度,公司在10Gbps及以下速率产品细分领域市场占有率位居中国第一,世界第二。这一成绩不仅彰显了其在国内外市场的重要地位,也反映出中国企业在高端芯片设计领域的持续进步和突破。
“高分红+高募资”引监管质疑
优迅股份在IPO进程中因“三年累计分红5800万元后拟募资补流8000万元”的操作引发监管高度关注。作为一家光通信芯片企业,其2024年末合并资产负债率仅为11.30%,货币资金余额达6805万元,流动比率更是高达6.23倍,表面看来财务结构极为稳健。然而,这种稳健表象与激进的分红募资行为形成强烈反差,导致监管层直接质疑其资金规划的逻辑合理性,要求公司结合持续现金分红、货币资金余额及资产负债率等指标,进一步说明募集资金规模及补流的具体必要性与合理性。 从财务表现来看,优迅股份2022年至2024年营业收入复合增长率达到10.04%,显示一定成长性,但净利润却呈现波动下滑趋势,尤其2024年经营活动现金流净额同比大幅下降93.24%,反映出盈利质量和现金流状况并不稳定。尽管如此,公司在2022年仍实施分红4000万元,占当期净利润49.14%,即便2024年净利润有所回升,也坚持分红1800万元,三年累计派发现金红利5800万元。值得注意的是,2024年末公司交易性金融资产达6896.85万元,且2025年6月末货币资金实际可用资金规模超过1.3亿元,完全可覆盖8000万元的补流需求。这一情况凸显出“左手分红、右手融资”的操作悖论,令人质疑其募资行为的实际紧迫性。 监管质疑的核心在于企业资金使用效率是否与其战略规划真正匹配。优迅股份解释称,作为处于高速发展阶段的科技企业,必须持续投入研发以应对行业快速技术迭代,8000万元的补流资金旨在应对未来五年预计出现的1.68亿元营运资金缺口。然而招股书显示,公司研发费用率长期低于行业平均水平,同时产品产能利用率存在较大波动。这种“高分红+高募资”组合,与一般科创企业重视研发投入、常保持较低分红以保障资金用于创新的特征明显不符,反而更贴近传统制造业的财务运作模式。 优迅股份强调,募集资金不仅用于补充流动资金,更是为未来业务扩展、技术攻关以及市场不确定性提供资金储备,从而提升抗风险能力和核心竞争力,符合长期发展战略。但市场普遍关注,作为一家拟科创板上市的企业,优迅股份需更充分回应以下几大核心问题:在资产负债率显著低于行业平均的背景下,实施大额现金分红的必要性和依据究竟何在;在经营性现金流波动剧烈的情况下,其补流规模的具体测算方法是否严谨可靠;在研发投入占比始终偏低的前提下,募投资金用于前沿技术项目的可行性是否具备足够支撑。这些问题的回应程度,将直接影响市场对其募资合理性的判断。
曾与前实控人陷商业秘密纠纷
优迅股份实控人为柯某粦与柯某隆,合计控制公司27.13%的表决权,二人系父子关系。柯某粦直接持有优迅股份10.92%股份,通过担任科迅发展的执行事务合伙人间接控制公司4.59%表决权,共控制公司15.51%表决权;柯某隆担任员工持股平台芯优迅、芯聚才、优迅管理的执行事务合伙人,并通过上述三个员工持股平台控制公司11.63%表决权。 柯某粦早年曾在厦门大学法律系担任党总支副书记、讲师,并兼任律师,拥有深厚的学术和法学背景。然而,他在上世纪90年代投身商海,历经外贸、商业管理等多个领域后,于2003年参与创立了优迅股份。尽管自公司设立之初即担任董事长,但柯某粦并非最初的实控人。 2003年,优迅股份创始人之一的某Xu以技术入股的方式持有60%股权,成为首任实际控制人兼总经理。在光通信芯片设计这一技术密集型行业,某Xu的技术背景曾是公司早期的核心依托。然而,由于公司在技术产品开发和盈利表现上未达预期,某Xu与其他股东及经营团队之间逐渐出现严重分歧。2007至2022年间,公司内部矛盾不断公开化,某Xu对多项重大议案提出反对,包括股权转让、员工激励计划及高管聘任等。 更为激烈的是,双方的分歧最终演变为法律层面的对抗。优迅股份指控某Xu存在“另起炉灶”、侵害公司商业秘密的行为,并就此提起诉讼。这场纠纷以优迅股份胜诉告终。随着法律纠纷的推进,PingXu于2013年不再担任总经理职务,公司由此进入长达九年的“无实际控制人”状态。直至2022年11月,随着股权结构的进一步调整,某Xu完全退出直接持股,柯某粦与其关联方柯某隆通过直接持股及控制多个持股平台,合计持有27.13%的表决权,成为新的共同实际控制人。 值得注意的是,尽管某Xu已不再直接持有股权,但其家族成员仍通过直接和间接方式持有优迅股份合计8.38%的股权。而目前公司股权结构仍较为分散,无单一控股股东,这一状况也为未来的公司治理带来一定变数。(作者:本站编辑,来源:商业文化 新时代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