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检察院发布《上海知识产权检察白皮书(2024)》
发布时间:2025-09-24 08:35商业秘密网点击率:9872
近日,上海市检察院召开新闻发布会,连续第十年发布《上海知识产权检察白皮书(2024)》,通报2024年全市检察机关知识产权检察履职情况,并针对知识产权保护的新特点、新趋势提出针对性建议,为提升创新策源能力贡献检察智慧。
知识产权检察案件基本情况
侵犯知识产权犯罪呈现持续增长的高发态势。2024年全市检察机关受理侵犯知识产权犯罪案件1744件3774人,案件数和涉案人数同比分别上升27.4%、34.3%,总体案件受理量接近历史最高值,反映出以知识产权等经济权益作为侵害对象的犯罪行为形成高发态势,也表明司法机关对知识产权侵权犯罪查处力度在不断加大。在法院生效裁判案件中,判处有期徒刑三年及以上的占比为43.1%,判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的占刑罚的多数,侵犯知识产权犯罪整体上仍呈轻罪化特点。各类侵犯知识产权犯罪中,侵犯商标权类犯罪仍是主要犯罪类型。全市受理侵犯商标权类犯罪案件1490件3162人,占刑事案件首位;受理侵犯著作权类犯罪案件98件236人;受理侵犯商业秘密罪29件53人,案件数较2023年增长20.8%。随着全市商业秘密刑事案件提级管辖机制正式确立,整体案件量呈上升趋势,尤其是核心技术、新兴业态等领域成为案发重点。侵犯知识产权犯罪共犯化、团伙化程度加深。2024年办理的知识产权一审刑事案件,54.7%的案件系多人犯罪,案均起诉人数达2.1人,主要表现为多人结伙的共同犯罪和生产、销售的上下游犯罪。无痕化的技术手段被更加广泛应用。犯罪行为人实施侵犯知识产权的犯罪手段更加具有技术性、隐蔽性。从传统的制售与注册商标完全相同的商品,转向制售非标产品,无痕化的技术手段被用于隐匿罪证,案件查办挑战显增。法律监督持续深化,侦查和审判活动规范性有所提升。办理依法介入线索287件,其中检察机关主动依法介入案件数占比73.5%,提出口头或书面检察意见207件,提出侦查活动违法书面纠正意见后纠正采纳率保持100%。立案监督327件,追捕、追诉139人,其中54人被判处三年以上有期徒刑。建议行政执法机关向公安机关移送涉嫌侵犯知识产权犯罪线索15件,均已立案侦查。对侵犯知识产权案件审判活动违法情形书面提出纠正意见3件,纠正采纳率100%。
知识产权检察工作成效
坚持改革创新服务科创中心建设。率先探索建立科创园区“法治副园长”机制,提供咨询服务、线索研判等“零距离”检察服务保障,目前已办理一批案件;推动知识产权刑事附带民事诉讼机制实现突破性发展,通过检法会商等方式达成司法共识,与上海市公安局、市场监管局会签《关于加强商业秘密保护若干意见》,强化商业秘密保护力度;拓展上海市知识产权保护中心临港新片区分中心功能,建立健全知识产权行政部门与公检法之间的综合研判机制,积极参与本市数据知识产权改革试点,不断推进数据保护理论创新和实践探索,揭牌虹桥国际中央商务区商业秘密保护基地,助力虹桥国际中央商务区产业高质量发展,与苏浙皖检察机关共同会签推进商业秘密保护意见,助力长三角知识产权一体化保护。全面深化知识产权检察综合履职。上海市检察院专门新成立知识产权检察部,统筹指导全市知识产权检察工作,进一步推动全市知识产权检察综合履职专门化办案组织建设。强化对核心技术、重点领域侵犯知识产权犯罪打击力度,加强依法介入、引导侦查以及在证据审查、法律适用方面的指导。持续扩大知识产权检察品牌影响力。组织全市三级检察机关以“守沪创新 真知卓检”为主题,开展第二届知识产权保护主题宣传月活动。提升涉外知识产权检察服务能级,联合同济大学上海国际知识产权学院面向世界知识产权组织硕士项目、“一带一路”硕士项目中外学生,研发开设“知识产权刑事保护”课程,组建检察师资团队进行全英文授课。构建“知企通”外商投资企业知识产权保护机制,发布《企业知识产权法律保护指引手册》。
知识产权保护对策建议
立足检察综合履职,筑牢知识产权保护根基。严格落实“高质效办好每一个案件”要求,通过指导案例、典型案例、类案指引等方式统一司法尺度,强化关键技术领域司法保护,严惩以创新为名的投机行为;针对新型案件,建立公安机关立案前通报、检察机关同步依法介入机制,扩充技术调查官、特邀检察官助理队伍,引入区块链存证、电子数据鉴定等专业技术支持;聚焦关键核心技术、新型文化产业以及人民群众反映强烈的侵犯知识产权违法犯罪问题开展系统惩治,联合相关部门开展打击侵犯商标权违法犯罪、打击互联网侵犯著作权违法犯罪等专项行动。依托一体化履职,构建知识产权保护格局。夯实内部线索移送和“四大检察”业务衔接,促进沪苏浙皖知识产权法律政策适用统一协调,全面加大侵犯商业秘密犯罪惩治力度,加强一体化办案协作;前移审查关口,进一步加大公检协作力度,提高侦查取证质效,优化行刑双向衔接机制,加大违法犯罪线索发现和打击力度,加强检法交流;健全涉外检察工作机制,推动国内国际知识产权规则有效衔接,完善中英文版诉讼权利义务告知工作,全面优化权利人实质性参与刑事诉讼,畅通中外创新企业和科技人才维权保障通道,加强知识产权全生命周期检察保护。聚焦现代化治理,夯实知识产权检察履职基础。强化高水平人才队伍建设,重点加强知识产权跨专业、涉外法治等高精尖人才培养,围绕数据知识产权、知识产权金融、人工智能等重点、新兴、涉外领域,强化理论研究和实务调研;以“法治副园长”机制为抓手,围绕先导产业、重点区域、关键环节探索贴合创新主体需求的运作机制,做实“法治副园长”进驻数据产品知识产权登记服务站和版权工作站“双进站”;落实好“谁执法谁普法”的普法责任制,讲好知识产权保护故事,加快建设“上海知产检察”程序,对接本市知识产权保护中心和快速维权中心,打通线上快速检察服务通道,实现公众通过一个平台即能迅速检索到上海知识产权检察相关信息和维权路径提示。 (作者:本站编辑,来源:正义网)
 |
 |
商业秘密网官方公众号 |
真了么官方公众号 |
温馨提醒:
当您的合法权益遭到侵害时,请冷静以待,可以通过咨询法律专业律师,咨询相关法律问题,走适宜的维权之路,这样才能最大程度保护您自身权益!
如果有法律问题,请拨打免费咨询热线:0574-83099995 我们及时为您解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