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商业秘密 > 正文 >

全国首部以公安机关为制定主体的商业秘密保护地方标准发布

发布时间:2025-08-07 09:28商业秘密网点击率:7501

核心技术怕被挖、客户名单担心“飞”?企业的商业秘密怎样才算守牢?近日,杭州市出炉了一份超实用的“防泄密说明书”——《商业秘密保护能力指标体系》(以下简称《指标体系》)。这份全国首创的地方标准,不讲大道理,用50项接地气的指标,“手把手”教企业如何把商业秘密捂严实。

为啥要出台这份《指标体系》?因为杭州警方处理过不少企业的糟心事儿:技术骨干带着配方跑路了、客户名单被销售打包带走了、离职员工把关键技术参数泄露了……去年7月,杭州公安牵头,拉上公安部第三研究所、市中级人民法院、市人民检察院还有企业界的行家们,一起研究起草,他们跑遍了高科技、智能制造、生物医药这些“容易泄密”的企业,听取企业的意见建议,历时一年多,修订草案9次,最终出台了这份《指标体系》。

《指标体系》里的50项指标,企业只要一条条对照着“答题”,就像照镜子一样,马上就能发现自家保密措施哪里不到位,内容特别实在——《指标体系》中有“物理防线”,比如在涉密区域醒目位置有没有张贴区域警示标识和行为禁止标识、涉密区域有没有设置有效的物理隔离保密措施;有“人员管理”,比如涉密员工离职时对企业配发的涉密载体予以回收并检查等;有“漏洞补齐”,比如客户名单光有名字电话可不够,还要加上交易习惯、特殊需求等信息,价值翻倍也更难被简单复制。

《指标体系》里的有些“招儿”,是杭州企业在实战中摸索出来的,比如,专门设置了“数字化能力版块”,要求企业用大数据紧盯异常操作,电子文件要打上隐形水印,核心数据谁看谁改要“按需给权”等。

《指标体系》不只是“纸上谈兵”,它告诉企业具体的自查方法。这50项指标,分成了“必选项”和“可选项”。“必选项”就是企业保密的底线,“可选项”则是加分项。企业做到一条,就在表格上勾掉一条,这样一套流程自查下来,哪里是短板、哪里有风险,清清楚楚。

目前,杭州已有300多家企业在使用这份“防泄密说明书”,效果挺明显的——揪出了40多处安全漏洞,企业从发现商业秘密被泄露到报警的时间,平均缩短了11个月,比全省平均23.5个月快出一大截。

该地方标准涵盖了组织机构、制度建设、数字化能力等9个维度37项评估指标,适用性广泛、可操作性强,能够为企业衡量自身商业秘密保护能力、弥补商业秘密安全风险漏洞提供全方位解决方案,具有广阔应用前景。

近年来,杭州市公安局环食药支队紧紧抓住杭州被确定为“全国商业秘密保护创新试点”这一契机,从制度保障、犯罪打击、指导服务、协同共治等方面多管齐下,创新打造“安芯护杭”商业秘密保护体系,强势推进商业秘密保护。2024年以来,当地累计开展助企服务118次,接受企业咨询400余次,解决纠纷54件,成功处置被侵犯商业秘密事件8起,破获案件12起,采取刑事强制措施20人。

(作者:本站编辑,来源:中国新闻网)
商业秘密网官方公众号 真了么官方公众号
温馨提醒:

当您的合法权益遭到侵害时,请冷静以待,可以通过咨询法律专业律师,咨询相关法律问题,走适宜的维权之路,这样才能最大程度保护您自身权益!

如果有法律问题,请拨打免费咨询热线:0574-83099995 我们及时为您解答。